时间: 2025-05-10 06:0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4:04
短歌寄鼓山长老
作者:齐己 〔唐代〕
雪峰雪峰高且雄,
峨峨堆积青冥中。
六月赤日烧不熔,
飞禽瞥见人难通。
常闻中有白象王,
五百象子皆威光。
行围坐绕同一色,
森森影动旃檀香。
于中一子最雄猛,
称尊独踞鼓山顶。
百千眷属阴影,
身照曜,吞秋景。
我闻岷国民归依,
前王后王皆师资。
宁同梁武遇达磨,
过后弹指空伤悲。
这首诗描绘了鼓山的壮丽景色,作者通过雪峰的高耸与阳光的炙烤,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对比。诗中提到的“白象王”象征着佛教的教义,五百象子代表着追随者,暗示了信仰的力量。鼓山上最强大的存在在于它的高贵与威严,周围的信众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庄严的氛围。最后提到岷国的民众归依佛教,暗示出文化与宗教的传播,带有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伤感。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僧人,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佛教的深入思考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与宗教,兼具哲理与艺术性。
创作背景:在唐代,佛教文化盛行,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一背景下,齐己创作了这首诗,以寄托对鼓山的敬仰与对信仰的思考。
齐己的《短歌寄鼓山长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佛教的双重敬仰。诗中通过描绘鼓山的巍峨与清幽,展现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
开篇的“雪峰雪峰高且雄”便立即抓住了读者的视线,展现了鼓山的壮丽。之后通过“六月赤日烧不熔”的对比,强调了山的巍峨与持久,展现出自然的力量。
“常闻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一句,诗人将佛教的象征与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信仰的力量与魅力。而“森森影动旃檀香”则让人感受到一股神圣的氛围,诗中透出一种宁静与庄严的气息。
最后,提到岷国的民众归依,表现出对信仰传承的思考,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礼赞,同时也是对信仰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齐己作为一位佛教诗人的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鼓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佛教信仰的赞美,展现了文化与宗教的交融,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未来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象王”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智慧
C. 财富
D. 战斗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大海
B. 山峰
C. 森林
D. 城市
“宁同梁武遇达磨”中提到的梁武帝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
A. 唐
B. 宋
C. 梁
D. 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