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57:39
江上闻莺禁火时,
百花开尽柳依依。
故园兄弟别来久,
应到清明犹望归。
在江边听到黄莺鸣叫,正逢禁火的时节,
百花已经凋谢,只剩下依依的柳树。
离开故乡已久,和兄弟的分离令人感伤,
应该在清明时节,依然希望能够回归故里。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的起源与晋国的介子推有关,传说为了纪念他,大家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清明节则是祭奠先人、踏青游玩的日子。诗中提到的“禁火”,正是指寒食节的习俗。
崔道融(约704—754年),唐代诗人,字子期,号青冥。崔道融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咏物抒怀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作者身在外地,思念故乡和亲人。正值春末,花已凋零,作者的情感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愈加沉重。
《寒食客中有怀》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开篇“江上闻莺禁火时”,描绘出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黄莺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春光的美好,但随之而来的是“百花开尽柳依依”的落寞。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心境的写照,随着春天的消逝,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愈加明显。
“故园兄弟别来久”,表达了与兄弟的久别之情,进一步凸显了作者的孤独感。诗的最后一句“应到清明犹望归”,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在清明这个祭奠先人的日子里,作者对故乡的渴望与归属感愈发强烈。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深邃,字句之间流露出的细腻情感让人感同身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念故乡和亲人,表现了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渴望。这种情感不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更与传统节日的氛围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百花开尽”中的“百花”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禁火时”与哪个节日相关?
答案:
对比崔道融的《寒食客中有怀》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战乱带来的悲惨,而崔道融则是因节日而引发的思乡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展现了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寒食客中有怀》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