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隆中》

时间: 2025-05-02 04:20:32

诗句

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

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32

原文展示:

过隆中
崔道融 〔唐代〕

玄德苍黄起卧龙,
鼎分天下一言中。
可怜蜀国关张后,
不见商量徐庶功。

白话文翻译:

在隆中,刘备与卧龙诸葛亮相遇,苍黄的刘备在此开始了他的伟大事业,鼎立之势在一言之间已然形成。可惜蜀国自关羽和张飞去世后,再也没有人能与诸葛亮商议国事,徐庶的谋略也难以施展。

注释:

  • 玄德:刘备的字,常称“玄德”,意为“深邃的德行”。
  • 卧龙:指诸葛亮,因其隐居于隆中而得名。
  • 鼎分天下:象征三国鼎立的局面。
  • 可怜:形容对蜀国的惋惜。
  • 商量:指谋议、商讨。

典故解析:

  • 隆中对:出自《三国志》,是刘备与诸葛亮在隆中商讨统一大计的故事,奠定了蜀汉的基础。
  • 关张:指关羽与张飞,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去世对蜀国的影响深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崔道融,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其作品常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景仰与抒怀。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历史背景中,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蜀汉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刘备与诸葛亮在隆中的历史场景,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蜀汉命运的惋惜。诗的开头提到“玄德苍黄起卧龙”,一方面描绘了刘备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诸葛亮的智慧与重要性。接着“鼎分天下一言中”则生动地展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突出了历史的转折点。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表现了对蜀国的悲哀,尤其是关羽和张飞的去世,使得蜀汉失去了两位重要的将领,国家的前途变得更加渺茫。诗的最后一句“不见商量徐庶功”,则暗示了蜀国的谋士徐庶未能施展其才华,表现出对人才流失的叹息。整首诗在描写历史的同时,蕴含了对时局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玄德苍黄起卧龙”:描绘刘备的形象,暗指他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崛起。
    • “鼎分天下一言中”:寓意三国局面的形成,强调诸葛亮的智慧。
    • “可怜蜀国关张后”:表达对蜀国失去关张两位英杰的惋惜。
    • “不见商量徐庶功”:暗示蜀国缺乏谋士,无法施展战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比作卧龙与苍黄,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蜀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要性与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玄德:象征着领导者的智慧与德行。
  • 卧龙:代表智慧与才华的化身,诸葛亮的形象。
  • :象征国家的稳定与平衡。
  • 蜀国:代表一个曾经辉煌但已衰落的国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玄德”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2. 诗中提到的“卧龙”是谁? A. 关羽
    B. 张飞
    C. 诸葛亮

  3. 诗中表达了对蜀国失去哪两位将领的惋惜? A. 刘备与诸葛亮
    B. 关羽与张飞
    C. 曹操与孙权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崔道融的《过隆中》和杜甫的《蜀相》,二者均表达了对蜀汉的历史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国事,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三国志》
  • 《唐诗三百首》
  • 《崔道融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听琵琶三首 其二 忆江南旧游二首 其二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 其一 酬礼部崔员外备独 山郭风雨朝斋怅然秋思 在郡三年今秋见白发聊以书事 暮秋言怀 题郡南山光福寺,寺即严黄门所置,时自给事 乱后曲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孤形单影 三点水的字 女长须嫁 甘字旁的字 包含搀的词语有哪些 昼寝 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掌上观文 升斗小民 三字狱 乛字旁的字 幽篆 云泥之差 尣字旁的字 支纷节解 面方如田 包含泄的成语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