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7:19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
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
上结着长生果。
将春天的美景看透,桃花红了,柳树绿了又有什么用呢?
把这美好的时光打碎,去寻找那份清淡的平和。
说什么天上桃花繁盛,云中杏花娇艳,
到头来又有谁能见证秋天的漫长?
看看那白杨村里的人在哭泣,
青枫林下的鬼魂在哀吟,
更有那漫天的衰草遮盖着坟墓。
这就是曾经贫穷如今富裕的人在劳碌,
春天的繁荣与秋天的凋谢像是花的折磨。
如此生死关头,谁能躲避呢?
听说西方有棵宝树,唤作婆娑,
上面结着长生不老的果实。
曹雪芹(1715-1763),清代著名小说家,以《红楼梦》而闻名,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清代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十二曲》是《红楼梦》中的诗词部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爱情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这首《虚花悟》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虚花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衬出人生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前两句通过“桃红柳绿”描绘出春天的美丽,而紧接着的“打灭”则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渴望。作者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失落与对清淡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波动。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描绘了生死离别的悲痛,展现了对生死的深刻反思。最后以“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结束,留下了对理想与希望的追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围绕“虚花”的主题,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追寻理想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起伏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三春”指的是什么?
诗中“白杨村里人呜咽”表达了什么情感?
“长生果”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