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39
季世唐虞只此时,
泗亭天壤哲人违。
三交城下波声急,
五丈原头日色微。
西国无烟生火井,
东邻有女落蟂矶。
不关钟邓能缘险,
黄皓谯周尽识几。
在这个季节,唐虞的时代只在此时存在,泗亭的天与地之间,哲人却已经独自离去。三交城下波涛汹涌,五丈原上的日色微弱。西方的国家没有烟火,只剩下火井,东方的邻国却有女子在蟂矶边落水。不关钟邓二人能否缘分于险境,黄皓和谯周却都知道多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殳,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闻名。其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个人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时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反映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和忧虑,表达对理想治世的渴望。
这首诗在形式上延续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字数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哲学思考。开篇即以“季世唐虞”引入,带给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忆和现实的对比。诗中通过泗亭、三交城等地名的提及,唤起了对历史事件的联想,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似乎对当时的政治状况感到无奈与忧虑。尤其是“西国无烟生火井,东邻有女落蟂矶”一句,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图景,潜在地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则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既有对权臣的指摘,也有对智慧的感叹,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历史人物的引入,使得诗歌在表达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现实政治的深思,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泗亭”象征什么?
诗人对当时政治的态度是?
“三交城下波声急”描绘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吴殳的《蜀汉》更侧重于历史的哲思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对国破家亡的痛苦与无奈。两者都反映了历史的悲剧性,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蜀汉》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