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1:35
细雨孤窗冷,闲吟感暮春。
落花飞献佛,野鸟欲亲人。
世外诗情淡,山中道味真。
此心如暮石,何处著些尘。
在细雨中,独坐窗前感到寒冷,闲暇时吟诵诗篇,感慨暮春的时光。落花轻轻飘落,仿佛在向佛陀献祭;野鸟在歌唱,似乎渴望与人亲近。世外的诗情淡薄,山中的道理却真实深刻。我的心如同暮色中的石头,何处能附着些许尘埃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献佛”可能借鉴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而“道味”则直接与道教哲学相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敬安,清代诗人,一生致力于佛教和道教的研究,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哲学观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暮春时节,诗人身处闹市却心向自然,对春天的逝去感到惋惜,同时又渴望逃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暮春偶感》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细雨与落花,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开篇的“细雨孤窗冷”立即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诗人独坐于窗前,细雨敲打着窗户,象征着他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闲吟感暮春”则表现出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闲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落花飞献佛,野鸟欲亲人”中,落花与野鸟的意象交织,落花的飘落既是对春的告别,也象征着对佛教的敬仰;而野鸟则象征着对人类情感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后两句“世外诗情淡,山中道味真”更是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的淡漠与对于自然哲理的向往,诗情的淡薄与道理的真实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内心深处的追求。
最后一句“此心如暮石,何处著些尘”则将诗人的心境升华至哲学的高度,心如石般冷静,超然于世俗的纷扰,展现出一种清净无为的精神状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窗”代表了什么?
“世外诗情淡”中的“世外”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此心如暮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