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暮春偶感》

时间: 2025-05-06 02:51:35

诗句

细雨孤窗冷,闲吟感暮春。

落花飞献佛,野鸟欲亲人。

世外诗情淡,山中道味真。

此心如暮石,何处著些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1:35

原文展示:

细雨孤窗冷,闲吟感暮春。
落花飞献佛,野鸟欲亲人。
世外诗情淡,山中道味真。
此心如暮石,何处著些尘。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独坐窗前感到寒冷,闲暇时吟诵诗篇,感慨暮春的时光。落花轻轻飘落,仿佛在向佛陀献祭;野鸟在歌唱,似乎渴望与人亲近。世外的诗情淡薄,山中的道理却真实深刻。我的心如同暮色中的石头,何处能附着些许尘埃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细雨:小雨,温和而细腻。
  2. 孤窗:独自的窗子,象征孤独。
  3. 闲吟:闲暇时吟诵,表示一种悠闲的心态。
  4. 落花:指春天的花朵凋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5. 献佛:献给佛陀,表达一种敬意。
  6. 欲亲人:想要亲近人,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7. 世外:指世俗之外,隐喻超脱尘世。
  8. 道味:道家所追求的深邃的哲理和内涵。
  9. 暮石:黄昏时的石头,象征沉稳和冷静。
  10. 些尘:少许尘埃,隐喻世俗的烦扰。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献佛”可能借鉴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而“道味”则直接与道教哲学相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敬安,清代诗人,一生致力于佛教和道教的研究,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哲学观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暮春时节,诗人身处闹市却心向自然,对春天的逝去感到惋惜,同时又渴望逃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歌鉴赏:

《暮春偶感》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细雨与落花,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开篇的“细雨孤窗冷”立即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诗人独坐于窗前,细雨敲打着窗户,象征着他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闲吟感暮春”则表现出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闲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落花飞献佛,野鸟欲亲人”中,落花与野鸟的意象交织,落花的飘落既是对春的告别,也象征着对佛教的敬仰;而野鸟则象征着对人类情感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后两句“世外诗情淡,山中道味真”更是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的淡漠与对于自然哲理的向往,诗情的淡薄与道理的真实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内心深处的追求。

最后一句“此心如暮石,何处著些尘”则将诗人的心境升华至哲学的高度,心如石般冷静,超然于世俗的纷扰,展现出一种清净无为的精神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雨孤窗冷:在细雨中,独自在窗前感受寒冷,体现诗人的孤独感。
  2. 闲吟感暮春:在闲暇中吟诵,感叹春天的逝去。
  3. 落花飞献佛:落花象征着生命的流逝,献给佛陀,表达敬意。
  4. 野鸟欲亲人:野鸟的鸣叫渴望与人类交流,体现人际关系的温暖。
  5. 世外诗情淡:世俗中的诗意显得平淡无奇。
  6. 山中道味真:在山中寻求真正的道理,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7. 此心如暮石:诗人内心的宁静如石般冷静。
  8. 何处著些尘:思考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烦扰,追求无尘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比作“暮石”,象征沉稳与无尘。
  • 拟人:落花和鸟类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落花飞献佛,野鸟欲亲人”,构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细雨:象征柔和与思绪。
  2. 孤窗:象征孤独与内省。
  3. 落花:象征生命的无常与美的凋零。
  4. 野鸟:象征自由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5. :象征隐逸与真实的道理。
  6. 暮石:象征心灵的沉稳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窗”代表了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诗人的孤独
    • C) 朋友的陪伴
  2. “世外诗情淡”中的“世外”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超脱尘世的境界
    • C) 山林的景色
  3. 诗中的“此心如暮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激动与热情
    • B) 寂静与安宁
    • C) 忧伤与失落

答案:

  1. B) 诗人的孤独
  2. B) 超脱尘世的境界
  3. B) 寂静与安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
  2. 李白的《静夜思》
  3.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感。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同样透出一种孤独感,与《暮春偶感》的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书所见闻示诸友 念奴娇·固陵江上 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次韵王茶马海棠四绝·王氏花屋海棠 讲筵侍立三首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李参政生日 陈寺丞挽诗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载酒寻梅 孺人谯氏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斐然乡风 屮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使酒骂座 烛夜花 柳眉剔竖 言是心声 至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隆古贱今 谲计 搅海翻天 历赏 睟面盎背 包含班的成语 包含尚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