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5:59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边池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在边疆的池塘边,没有花香的树木。忽然听到莺鸟的鸣叫,宛如新来的音讯。那莺声细腻动人,仿佛有意传达情意。心中愁苦,恰似思念远方的亲人。明妃失去了汉朝的宠爱,蔡女也沉沦在胡人的尘埃中。坐在这里,听着莺声,想必会流下泪水,更何况我还在怀念故乡的春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子昂,唐代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作通常反映个人情感、历史沧桑及对社会的思考。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受到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边疆,诗人身处荒凉的环境,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通过对莺声的描绘,激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在无芳树的冷清环境中,忽然传来的莺声如同一线生机,瞬间点燃了诗人的情感。莺声细腻动人,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明妃和蔡女,象征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遗忘的女性命运,她们的悲剧与诗人自身的孤寂相呼应。通过对历史的借鉴,诗人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园春光的无尽怀恋。这种深情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愁绪与思念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陈子昂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莺声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传递出一种悲伤而又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树”象征什么?
“莺声忽听新”中的“新”有何含义?
诗中的“明妃”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