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临漳纪明府孤雁》

时间: 2025-05-07 06:37:48

诗句

三秋违北雁。

万里向南翔。

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夭无有阵,度海不成行。

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7:48

原文展示:

同临漳纪明府孤雁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三秋违北雁,万里向南翔。
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夭无有阵,度海不成行。
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白话文翻译:

秋天已经来临,北雁不再归来,远飞万里向南方翱翔。
河洲的花朵刚刚显出些许白色,边塞的树叶也开始泛黄。
在风霜中它们勇敢地飞翔,心中怀揣着书信,路途漫长。
水流似乎像箭矢一般急速而动,月光照耀下宛如弓箭受了伤。
没有阵势的飞行,越过大海却难以成行。
即使能自由鸣叫,它们依旧会飞往上林的故乡。

注释:

  • 三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象征着深秋。
  • 北雁:指从北方迁徙的雁,通常在秋冬季节南飞。
  • 河洲:指河流中间的洲,水边的地方。
  • 避缴:形容躲避风霜,意指在恶劣天气中仍然坚持飞行。
  • 怀书:比喻心中怀念、思念的人或事。
  • 疑箭动:水流的急速像箭一样快速。
  • 横夭:横在天空中,指大雁在空中飞行的状态。
  • 上林乡:古代的一个美丽地方,常用来作为表达归乡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6年—约684年),字景升,号云林,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他生活在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他的诗歌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卢照邻的流亡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描绘了孤雁南飞的情景,象征着离愁别绪。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卢照邻的《同临漳纪明府孤雁》通过孤雁的南飞,传达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诗歌开头以“北雁”的离去引入,给人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暗示着孤独与失落。接着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展现了秋意渐浓,时间的流逝也在提醒着诗人的孤独。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传递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尽管飞行的道路漫长且困难,仍然怀揣着对故乡的思念。水流的描写“疑箭动”则生动地展现了大雁飞行的姿态,兼具动感与速度。

最后一句“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则是对未来的向往,尽管旅途艰辛,但归乡的愿望依然坚定。全诗结合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形成了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秋违北雁:秋天已深,北方的雁群不再归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万里向南翔:雁群飞向南方,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河洲花稍白:描绘秋天的景象,花朵开始凋零,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关塞叶初黄:边塞的树叶开始变黄,增添了秋天的萧瑟感。
  • 避缴风霜劲:雁群在风霜中依旧勇敢,体现了坚韧的精神。
  • 怀书道路长:心中怀念的书信,象征着思念的漫长与艰辛。
  • 水流疑箭动:水流的急速像箭一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景象。
  • 月照似弓伤:月光照耀下的孤雁,形成了弓箭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伤感。
  • 横夭无有阵:孤雁在空中飞翔,没有队形,表现出孤独。
  • 度海不成行:飞越大海却难以成行,象征着归乡路途的艰辛。
  • 会刷能鸣羽:即使能够自由地鸣叫,仍然怀念故乡。
  • 还赴上林乡:最终希望能够回到美丽的故乡,体现了对家乡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流疑箭动”,通过比喻增强了动感。
  • 拟人:如“怀书”,将思念赋予了人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感慨,借用孤雁南飞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
  •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河洲:自然的美丽与脆弱。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急促。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雁”象征什么? A. 归乡
    B. 离别
    C. 友情

  2. “河洲花稍白”中的“稍白”指的是?
    A. 花盛开
    B. 花凋零
    C. 花未开放

  3. 诗中提到的“上林乡”代表什么?
    A. 战争
    B. 美丽的故乡
    C. 凄凉的边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卢照邻的《同临漳纪明府孤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卢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与离别的情感,而王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与评论》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其二 临江仙•次韵答孤桐 临江仙 临江仙 临江仙 寄简西峃 临江仙八首 其八 临江仙 春意 临江仙 临江仙·自笑口头闲伎俩 临江仙·双荔堂前呼大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齿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包含债的成语 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家之辞 言同勒石 词卷 村邻乡舍 太公望 一口所敌 瓦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筱簵之箭 飞字旁的字 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乐尽哀生 鹏抟 摇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