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13:34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
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
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
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
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
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
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
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
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褵褷风声癣,跁跒地方痑。
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
合时若莽苍,辟处如轘辕。
俨对无霸阵,静问严陵滩。
灵飞一以护,山都焉敢干?
两廊洁寂历,中殿高巑岏。
静架九色节,闲悬十绝幡。
微风时一吹,百宝清阑珊。
昔有叶道士,位当升灵官。
欲笺紫微志,唯食虹影丹。
既逐隐龙去,道风由此残。
犹闻绛目草,往往生空坛。
羽客两三人,石上谭泥丸。
谓我或龙胄,粲然与之欢。
衣巾紫华冷,食次白芝寒。
自觉有真气,恐随风力抟。
明朝若更住,必拟隳儒冠。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13:34
太湖诗·上真观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
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
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
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
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
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
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
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
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褵褷风声癣,跁跒地方痑。
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
合时若莽苍,辟处如轘辕。
俨对无霸阵,静问严陵滩。
灵飞一以护,山都焉敢干?
两廊洁寂历,中殿高巑岏。
静架九色节,闲悬十绝幡。
微风时一吹,百宝清阑珊。
昔有叶道士,位当升灵官。
欲笺紫微志,唯食虹影丹。
既逐隐龙去,道风由此残。
犹闻绛目草,往往生空坛。
羽客两三人,石上谭泥丸。
谓我或龙胄,粲然与之欢。
衣巾紫华冷,食次白芝寒。
自觉有真气,恐随风力抟。
明朝若更住,必拟隳儒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仙境的景象。青翠的山径蜿蜒在山脊上,缠绕到云端。诗人提着紫色的菌类,沿着崖壁轻巧地攀登。经过半天的跋涉,终于到达了上真观,深知洞宫的建造不易。打开双扇窗户,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景色,只有清心寡欲的人才能领略到。天空的钟声响亮,天禄在空中缓缓行走。奇异的树木夹道而生,万条青色的琅玕树环绕其间。两棵松树耸立在庭院之间,形状怪异令人叹息。大螾在空中腾飞,修长的蛇形在空中盘旋。树木的皮肤如同铠甲,枝节如同捕抓的猛兽。裂缝之处像是天崩地裂,腐朽之中如同深井。风声萧萧,地面如同受伤的兽。树根上露水闪烁,空中波澜起伏。时光似乎凝固,空间似乎被切割。面对这无形的威胁,静静地问候严陵滩。灵气环绕保护着我,山神又怎敢冒犯?两侧的廊道清幽宁静,中间的殿堂高耸入云。九色的节日高悬,十种绝品的旗帜随风飘扬。微风拂过,宝物在清晨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瑰丽。曾经有位道士在这里,位列升灵官。想要书写紫微的志向,唯有食用虹影的丹药。隐去的龙已经离去,修道之风在这里渐渐消散。依然可以听到红色目草的声音,常常在空坛上生长。两三位羽客在石上谈论着泥丸,称我为龙的后裔,愉快地与他们交谈。衣衫披着紫色的华丽,饮食中寒冷的白芝让我感到舒适。自觉有真气在身体中流动,唯恐随风飘散。若明天再留宿,必然会影响我的儒生身份。
皮日休,字太白,号青原,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3年。皮日休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道教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深刻体悟。
《太湖诗·上真观》写于诗人游览太湖时,受到山水之美和道教文化的启发。诗中不仅描绘了山水的壮丽,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敬。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上真观的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琪树”、“紫菌”、“松树”等,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气的仙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道教生活环境和哲学思想。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进入上真观的路程,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道教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对道教志向的追求。诗中“自觉有真气,恐随风力抟”一句,深刻地道出了诗人对自身修养的思考,既有对道教哲理的反思,也有对自我修行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后呼应,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对道教思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皮日休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以山水自然为背景,探讨了道教思想和修道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自我修行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径盘在山肋”描述的是哪种景象?
A. 平原
B. 山间小路
C. 河流
“双户启真景”中“真景”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风景
B. 美丽的幻景
C. 道教的理念
诗人对道教生活的态度是?
A. 疏远
B. 向往
C. 反感
答案:
皮日休《上真观》与李白《庐山谣》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