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1:42
桓桓其圭,衮衮其衣。
出作二伯,天子是毗。
桓桓其圭,衮衮其服。
入作三孤,国人是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威严的形象,他身穿华丽的衣服,手持权杖,象征着高贵和权力。他在朝廷上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作者介绍:皮日休,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常富有哲理和幽默,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理想中的官员形象,表达对良政的向往与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华丽服饰和权杖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的威仪与责任。诗中“桓桓其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权力的庄重与不可侵犯,而“国人是福”则突出了良臣为民造福的理想。整个诗歌在形式上对称,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在描绘官员形象的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治理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官员形象的赞美,强调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传达出作者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关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桓桓其圭”中“桓桓”形容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二伯”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皮日休的《补周礼九夏系文》与杜甫的《登高》,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但皮日休更加强调理想官员的形象,而杜甫则通过个人的孤独感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