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1:37
何郎爱山知贵目,不着芒鞋踏空谷。
诛茅结竹函丈间,坐揖崔嵬绕江绿。
我亦寻幽不惮远,半世一身随转毂。
峰峦过眼已成梦,南北空嗟髀消肉。
羡公登亭如历块,睥睨乾坤轻一芥。
春繁妩媚发奇姿,秋净孤高见真态。
固知静者自超诣,世上憧憧良足隘。
知愚何止三十里,咫尺须论百千界。
四时秀色仍盘礴,笔下云烟醉中落。
雕搜苦欲觑天巧,造物有灵应作恶。
蓬莱方壶或上下,纷纷陵谷今非昨。
傥令夸子与宵遁,胸中赖有藏山壑。
何郎(何满子)爱山,知道山的珍贵与美丽,可他不穿草鞋,踏入空谷中。
他在竹林中搭起茅屋,坐着与崔嵬的山峦相对,江水环绕着绿意。我也寻求幽静,不怕路途遥远,半生都随车转动。
眼前的山峰已成梦,南北只叹息我消瘦的肉体。
羡慕你在亭子上,像置身于块石之上,俯瞰天地,轻如一芥。
春天繁花似锦,妩媚而奇特,秋天清净孤高,展现真态。
我知道静谧之人自能超越,世间的喧嚣对他来说都显得狭隘。
愚昧又何止三十里,咫尺之间也须论百千个界限。
四季的美丽依然盘旋,笔下的云烟醉中飘落。
雕虫小技苦于想窥探天工,造物主有灵气,却常常作恶。
蓬莱方壶或上下,纷纷的山陵谷今非昔比。
如果让我夸耀与夜长逃,胸中至少有山壑藏匿。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山林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渗透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寄题翠樊亭》是一首表现对自然景色热爱与对隐逸生活向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山水、亭台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安宁的渴望。李弥逊通过对“何郎”的描写,引入了对自然和高洁人生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峰峦过眼已成梦”,暗示了世间繁华如梦,而真正的美在于心灵的宁静和对自然的亲近。
整首诗意境深远,前半部分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隐士的生活,后半部分则反思世俗生活的繁杂与无常,表达了对“静者”的羡慕与崇敬。李弥逊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四季的描写更是生动,春夏秋冬的轮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李弥逊通过对山水的热爱,呈现出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揭示了人应当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超越。
《寄题翠樊亭》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李弥逊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何郎”是指谁?
A. 一个隐士
B. 一位诗人
C. 一位画家
D. 一位商人
“峰峦过眼已成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友情的珍惜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李弥逊与其他诗人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他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