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18:05
王爱川先生归冯翊诗以送之
叶县君其后,谈玄早弃官。
远公一开社,陶令不眉攒。
为识黄金界,翻憎白玉棺。
晨钟僧粥暖,夜呗佛灯寒。
狮子现毛孔,莲花生舌端。
归心雁门市,初服鹿皮冠。
莫恋枌榆好,西方行路难。
这首诗是送别王爱川先生的,表达了对他归隐生活的理解和祝福。诗中提到叶县君(即王爱川)在闲谈中早早地放弃了官职,远公(陶渊明)一开社,陶令(陶渊明自号)也不再聚集。为了想要了解那黄金般的境界,反而对华丽的白玉棺感到厌恶。清晨的钟声伴着僧人的热粥温暖心灵,而夜晚的佛灯则显得寒冷孤寂。诗中提到狮子展现毛孔,莲花从舌尖生出,暗示着高深的佛理。归心似箭,经过雁门市,初次佩戴鹿皮冠。不要过于留恋那美丽的枌榆,西方的路途是艰难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戏曲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与人事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爱川先生归隐之际,表达了对他选择隐居生活的惋惜与祝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放弃。
王世贞的《王爱川先生归冯翊诗以送之》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王爱川选择隐居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生活态度的认同与敬佩。开篇以“叶县君其后,谈玄早弃官”引入,直接点明了王爱川的身份与选择,传达出一种洒脱与旷达的气度。接下来的“远公一开社,陶令不眉攒”,则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作为对照,进一步彰显出王爱川对世俗的不屑与追求理想生活的决心。
诗中“为识黄金界,翻憎白玉棺”更是意味深长,诗人用黄金界象征理想与真理,而白玉棺则象征奢华与死亡,二者之间的选择显示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思。接下来的“晨钟僧粥暖,夜呗佛灯寒”,对比晨夕中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哲思的生活态度。
在意象上,诗中多次运用佛教元素,如“狮子现毛孔,莲花生舌端”,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理的领悟,也暗示了隐士生活中的智慧与清净。最后,诗人以“莫恋枌榆好,西方行路难”作结,含蓄地表达出对于归隐之路的认知与珍重,鼓励王爱川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也透出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世贞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白玉棺”象征什么?
“晨钟僧粥暖,夜呗佛灯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爱川与陶渊明在隐逸生活的表现上都有相似之处,但王爱川的诗更显哲理性,而陶渊明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