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8:31
挽皇甫子循先生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威明频解绶,玄晏少归田。
人识书淫疾,天私党锢年。
浮名日者传,乐事雪儿弦。
尚作非熊梦,俄成赋鵩篇。
遗文六季尽,新语众人传。
罢理登山屐,谁偿卖赋钱。
因君问班管,不朽立言偏。
这首诗表达了对皇甫子循的追悼与怀念。诗中提到他在朝廷上频繁解职,几乎没有机会归隐田园;人们认识到书籍的淫邪与疾苦,天命却让他遭受囚禁的岁月。浮名如影随形,快乐的时光如雪花般飘散。他的才华曾如梦幻般存在,如今却化为悲伤的诗篇。他的遗文虽然已被人遗忘,但新的语句又在众人间传播。诗人感叹,放下繁杂事务,谁来偿还那些卖赋所得的金钱。最后,他提到因皇甫子循而提问班固和管子的思想,强调不朽的立言才是重要的。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梦阮,号阮亭,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诗词,尤以骈文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关注社会现实,常以诗歌表达对时局的看法与个人情感。
此诗是王世贞为悼念皇甫子循而作。皇甫子循为明代名士,因政治原因遭到贬谪,王世贞对此感慨颇深,借此诗表达对其才华和遭遇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政治的无奈与思考。
王世贞的《挽皇甫子循先生》是一首充满感伤与追思的挽诗,展现了作者对皇甫子循的深切怀念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开头两句以“威明频解绶”引入,描绘了皇甫子循在朝廷的困境,紧接着则提及他在隐居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人识书淫疾”一语,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书籍内容的批判与反思,也暗含了对皇甫子循遭受政治迫害的同情。此后,王世贞以“浮名日者传”点明了名声的虚幻与短暂,暗示人的价值在于内在的智慧与言论,而非浮华的外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出一位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的最后以“因君问班管”,引出对立言之士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传世之作的向往,强调了文学的持久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皇甫子循的深切怀念,反映了文人在政治动荡中的无奈与思考。同时,强调了文学的持久价值,追求思想的传承与不朽。
王世贞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浮名”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提到的“班管”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答案:
可以对比王世贞的挽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王世贞更多着眼于个人的遭遇与文学的价值,而杜甫则在国家动荡中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深情。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侧重,前者更具个人色彩,后者则更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