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0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0:11
宿泖塔佛院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莫言初地小,但觉四天宽。
面面芙蓉镜,层层薜荔冠。
一泓鹙眼碧,九点鹫头丹。
呗响波声合,渔歌夜色残。
经归龙藏易,僧结蜃楼难。
我醉声闻酒,谁施法喜餐。
倦分禅榻卧,闲借佛书看。
犹有微根在,羞人唤宰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尽管初到这里觉得地方不大,但四周的天空显得格外宽广。水面如同芙蓉花的镜子,层层的薜荔环绕着。清澈的水中倒映着蓝天,和那点点红色的鹫头。夜晚波声与渔歌融汇在一起,映衬出夜色的宁静与残余。回家的路如龙藏般容易,而修行的道理却如蜃楼般难以捉摸。醉意朦胧中,听到酒声,谁能施我一餐的欢喜?倦意袭来,便在禅榻上躺卧,闲暇之际翻阅佛书。心中仍有一丝牵挂,羞于去叫唤官员。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宗白,号穆樵,明代诗人、散文家及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关注民生,关心社会,常在诗中表现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泖塔佛院时,他在这里体会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诗中描绘了湖泊、山川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修行的思考。
《宿泖塔佛院》作为王世贞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深深吸引了读者。诗的开头便以“莫言初地小,但觉四天宽”传递出一种超越空间的感觉,暗示在心灵的自由中,环境的局限性并不重要。接下来的“面面芙蓉镜,层层薜荔冠”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美丽,水面如同镜子映照出四周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
诗中提到的“一泓鹙眼碧,九点鹫头丹”,通过鲜明的颜色对比,赋予了场景生机与活力,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同时,“呗响波声合,渔歌夜色残”描绘了夜晚渔歌声与波声交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谈及归家的路和修行的难度,反映出对内心平静的渴求与对世俗烦恼的无奈。“我醉声闻酒,谁施法喜餐”透露出诗人对快乐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而“倦分禅榻卧,闲借佛书看”则暗示了他向往宁静、追求精神寄托的心态。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深意,展现了王世贞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境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欣赏与内心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精神寄托的渴求和对快乐的追寻。
王世贞的“宿泖塔佛院”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面面芙蓉镜”是指什么?
“倦分禅榻卧,闲借佛书看”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