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宫词》

时间: 2025-05-07 06:26:18

诗句

外人不识承恩处,唯有罗衣染御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6:18

原文展示:

外人不识承恩处,唯有罗衣染御香。

白话文翻译:

外人并不知晓我所承受的恩宠,只有这件沾染了皇帝香气的罗衣能表明我的身份。

注释:

  • 外人:指不在宫廷内的人,或是不熟悉宫廷生活的人。
  • 承恩处:指受恩宠的地方或状态,这里暗指在宫中受到皇帝的宠爱。
  • 罗衣:指轻薄的丝绸衣服,通常是皇宫中人所穿。
  • 御香:皇帝所用的香气,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引用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在权力中心中,个人身份与地位的隐秘和无奈。诗中通过“罗衣染御香”暗示了在皇权之下,个人的荣耀和身份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号牧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与白居易共创“新乐府”,在诗歌上追求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元稹的诗风兼具清丽与沉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宫词》创作于元稹在宫中生活期间。诗中流露出他对宫廷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尤其是作为宠臣的复杂心理和身份认同。

诗歌鉴赏:

《宫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宫廷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全诗仅有两句,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第一句“外人不识承恩处”揭示了在权力中心中的人所承受的恩宠和身份的矛盾,外人无法理解其背后的艰辛与责任。第二句“唯有罗衣染御香”则通过“罗衣”和“御香”两种意象,表现出权力的象征与个体的渺小,衣服的香气不仅是物质的标识,更是身份的象征,令人联想到权力的无形压力与内心的孤独。

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了外人与宫廷生活者之间的隔阂,反映了元稹作为一名文人对于自身地位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是对整个社会地位系统的思索。作品以简约的形式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在唐诗中显得尤为独特,具有深远的意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外人不识承恩处

    • 这句表达了外界对宫中人生活状况的无知,强调了身份的孤立与特权的隐秘。
  2. 唯有罗衣染御香

    • 通过“罗衣”和“御香”的结合,揭示了身份的象征和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即使外界不理解,身份依然是显而易见的。

修辞手法:

  • 对比:外人与宫中人之间的身份差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罗衣与御香象征着权力和身份,表现出个人在权力面前的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权力和身份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在权力中心的孤独感和外界的无知,以及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衣:象征身份与地位,轻盈而华丽,但也暗含着宫廷生活的束缚。
  • 御香:象征权力与荣耀,带有不可接近的神秘感,强调了身份的特殊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外人不识承恩处”中的“承恩”指的是什么?

    • A. 受人尊敬
    • B. 受到恩宠
    • C. 受人喜爱
  2. “唯有罗衣染御香”中的“罗衣”最能代表什么?

    • A. 一种职业
    • B. 一种身份象征
    • C. 一种生活方式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长恨歌》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长恨歌》同样探讨了权力与爱情的主题,但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意象。
  • 元稹的《宫词》则更加直白,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个人在权力中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元稹研究》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闲中偶题 唐长庆中南池新亭碑在汉高帝庙侧亭已失所在 雪夕 冬日 湖上作 书叹 桐庐县泛舟东归 月夜 四月二十八日作二首 其二 寄答绵州杨齐伯左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矢字旁的字 疏而不漏 包含战的词语有哪些 舆服 瓦字旁的字 冶容诲淫 秸席 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烈火轰雷 不荤不素 矛字旁的字 録命 面字旁的字 歼毙 桶底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