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2:16
牧羊金华山,早通玉帝籍。
至今风低草,戢戢见白石。
金华风烟下,亦有君履迹。
何为红尘里,颌须欲雪白。
在金华山上放牧的羊群,早已被上天的玉帝所记载。
直到今天,微风吹拂,草木低垂,能够清晰地看到白色的石头。
在金华的风烟之下,也有过你的足迹。
你为何要在这红尘中,留着一头欲似白雪般的胡须呢?
该诗中提到的“玉帝”是道教中最高的神灵,代表着权威和尊崇;而“金华山”则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与修道、隐居的理想相关。“红尘”代表世俗的纷扰,诗人以此对比隐士的清高生活和世俗的喧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表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黄庭坚的《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以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的生活与内心境界。首诗通过金华山这一意象,传达了隐士的清幽与高远。开头两句展示了牧羊的宁静,象征着一种纯粹而简单的生活状态。第三句提到“君履迹”,暗示有高人曾在此留下足迹,增强了金华山的神秘感与吸引力。最后一句则以对比的方式,反映出世俗的喧杂与隐士的清高,表达了对红尘的超然态度。
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哲理与思考,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内心的追求,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金华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清高的隐士情怀和哲理思考。
“牧羊金华山”中的“金华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玉帝”是指哪一类神明?
“何为红尘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1.A 2.A 3.B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加热情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