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倦鹤图赞》

时间: 2025-05-01 17:09:42

诗句

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

亦倦飞而归止,矧人生之嗟劳。

饥食北山之薇蕨,寒缉江南之落毛。

安能作河中之桴木,宁为篱落之系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9:42

原文展示

倦鹤图赞
黄庭坚 〔宋代〕

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
亦倦飞而归止,矧人生之嗟劳。
饥食北山之薇蕨,寒缉江南之落毛。
安能作河中之桴木,宁为篱落之系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伟大的仙马,能够飞越万里,穿越九道关卡在天空中翱翔。然而,即便如此,它也会感到疲倦而返回休息。与此相比,人生的劳苦更是让人感叹不已。诗人宁愿在北山吃饥饿的蕨菜,在寒冷的江南捡拾落毛,也不愿意成为河中的漂浮木头,更不愿意成为篱笆边系着的葫芦。

注释

  • 伟万里之仙骥:伟大的仙马,意指卓越的才能或志向。
  • 羾九关而天翱:形容马能穿越九道关卡,意指自由翱翔于天际。
  • 倦飞而归止:疲倦后返回,表达了即使有能力也会感到疲倦。
  • 安能作河中之桴木:指宁愿不做河中无所事事的木头,表达了对自由和意义的追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仙骥”可能源于古代对理想和追求的象征。古人常用马来比喻志向和理想,而“倦飞”则反映了对人生疲惫的认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及文学家。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常以议论抒情为主,善于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他经历了宦海沉浮,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故而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困苦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倦鹤图赞》以“仙骥”开篇,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歌中,虽然有着向往自由的高远志向,但却也深知现实的疲惫与困苦。诗人借用“仙骥”的形象,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随着诗的推进,诗人以“饥食北山之薇蕨”“寒缉江南之落毛”来对比理想与现实,进一步表现出人生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一句“宁为篱落之系匏”则是诗人对自由与安稳的权衡,表达了对简单而真实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理想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伟万里之仙骥:引入理想的象征,暗示追求与志向。
  2. 羾九关而天翱:描绘理想的自由与广阔。
  3. 亦倦飞而归止:理想的追求也有疲倦,反映现实的无奈。
  4. 矧人生之嗟劳:强调人生的苦难与辛劳。
  5. 饥食北山之薇蕨:宁愿接受艰辛而非虚无的生活。
  6. 寒缉江南之落毛:描绘生活的艰苦与适应。
  7. 安能作河中之桴木:质疑无所作为的生活方式。
  8. 宁为篱落之系匏: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即使是简单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骥”比喻理想与追求。
  • 对仗:如“饥食北山之薇蕨,寒缉江南之落毛”,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现实的深刻反思,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呼唤对简单而真实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骥:象征理想与追求。
  • 北山之薇蕨:象征艰辛的生活。
  • 江南之落毛:象征对生活的适应与忍耐。
  • 河中之桴木:象征无所作为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中“仙骥”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匹马
    • C. 一个人
    • D. 一棵树
  2. 诗人宁愿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 A. 河中漂流
    • B. 篱落之系匏
    • C. 高空翱翔
    • D. 奢华生活
  3. 诗中的“倦飞而归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飞翔的渴望
    • B. 对现实的疲惫
    • C. 对理想的追求
    •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B. 一匹马
  2. B. 篱落之系匏
  3. B. 对现实的疲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诗中的意象与黄庭坚的“仙骥”有着相似的追求与向往,但王维更为细腻,黄庭坚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寿铁石翁 山家 买马 看人取木绵 和曾子实题画笺韵 桂花 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店翁送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渊渟岳峙 渭川千亩 鼓转 兀字旁的字 一朝千里 青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酒道 弃耕 指掌可取 窳败 閠字旁的字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倾寤 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