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泉守王龟龄》

时间: 2025-05-04 06:00:23

诗句

名节士所重,当如护睛脑。

立朝与行己,本末要可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0:23

原文展示:

和泉守王龟龄
傅伯寿 〔宋代〕
名节士所重,当如护睛脑。
立朝与行己,本末要可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名节对于士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护眼明亮的脑子一样。在朝廷上立身处世与自身行为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考量和考证。

注释:

  • 名节:名声与节操,指士人的品德与名声。
  • :指的是有学识和道德的人,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
  • :看重,珍视。
  • 护睛脑:比喻保护眼睛的明亮和清晰,象征清晰的思想和明亮的品德。
  • 立朝:在朝廷中任职,参与政务。
  • 行己:自身的行为和处世方式。
  • 本末:事物的主要和次要,或根本和末端。
  • 可考:可以考证、可以推敲。

典故解析:

“名节”一词在古代文人中常常被提及,代表了士人所追求的高洁的品德和声誉。这种观念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士人的责任与担当。与“立朝”相对应的是“行己”,反映出士人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双重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傅伯寿(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以诗歌表达对士人道德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面临权力与道德抉择的时期。傅伯寿以此诗表达对名节的强调,意在提醒士人要在仕途与个人道德之间保持清醒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傅伯寿通过“名节”与“护睛脑”的比喻,将士人的品德和名声提升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高度。他警示士人,立身处世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古代士人对自身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诗中“本末要可考”的句子,强调了在行动与道德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思考,体现了士人应有的自省与自律。整首诗语句简练,却让人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力和对士人道德观的呼唤,使人深思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与道德规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名节士所重”:直白地指出名节对于士人的重要性。
    • “当如护睛脑”:用比喻的方式强调名节的重要性,形象化地表达出士人应当珍视品德。
    • “立朝与行己”:描述士人在仕途和日常行为上的双重责任。
    • “本末要可考”:强调士人在行为上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考量,注重实际与道德的结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节比作“护睛脑”,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通过“立朝”与“行己”的对比,突显士人双重身份的复杂性。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士人应当重视自己的名节,保持道德品行,并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出对名节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名节:象征着士人应有的道德标准,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 护睛脑:代表着清晰的思维与品德的明亮,暗示士人要有明智的判断力。
  • 立朝:象征士人在权力中心的责任与地位。
  • 行己:代表个人日常行为与自我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名节”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财富
    • B. 品德与声誉
    • C. 权力地位
    • D. 学识水平
  2. “护睛脑”这个比喻的意义是什么?

    • A. 保护眼睛
    • B. 强调思想的清晰与品德的重要
    • C. 表示聪明才智
    • D. 描述个人的健康
  3. 诗中提到的“立朝”,主要指什么?

    • A. 个人的家庭
    • B. 在朝廷中任职
    • C. 个人的事业
    • D. 社会的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傅伯寿的诗作都强调了士人的责任与道德,但杜甫的作品更偏向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傅伯寿则更专注于士人自身的品德修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愚人食盐 正月十五夜 伯牙绝弦 揠苗助长 卷耳 陌上桑 寒食野望吟 越人歌 论语十二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耳刀的字 起殡 恸哭流涕 家礼 沾泥带水 大喝一声 包含匹的成语 辽州 羊字旁的字 桃夭柳媚 满洲 尢字旁的字 騃女痴男 羽字旁的字 孝思不匮 耂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