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9:03
水光山色尽兜收,老子穿林兴尚悠。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
鷃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
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水光和山色尽收眼底,老子在林中漫步,心情十分悠然。
眼前的景色如诗如画,心中无事便似到了逍遥的仙境。
小鸟岂能比得上我与自然的和谐,蝈蝈又怎会懂得春秋的变迁?
人生不过是享乐而已,像这样的时光已经过去又如何能追寻?
作者介绍:吴潜,字仲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吴潜隐居田园时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时社会动荡,吴潜选择避世,借景抒情,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是吴潜在隐居生活中所作的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首句“水光山色尽兜收”开篇便展现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水与山的美景交融,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接着“老子穿林兴尚悠”中,诗人以老子自喻,暗示自己在自然中找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眼前的风景如同诗篇般美丽,心中无事则如同到了理想的仙境,体现出一种绝对的内心平和。随后,诗人用“鷃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来反思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指出小鸟与昆虫的无知与微小,暗喻人应有更高的追求与理解。
最后两句“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人生本应追求快乐,过去的时光是无法追寻的,强调珍惜当下的重要性。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宁静与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考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试图引导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光山色尽兜收”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老子穿林兴尚悠”中的“老子”象征着什么?
诗中的“蟪蛄”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