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44
官舍如何有草堂,
野人熟处是难忘。
池开月映千山迥,
槛静风生六月凉。
幽径也从穿别圃,小舟还似过横塘。
深知幕府文书省,尽付甘眠亦未妨。
这官舍怎么会有草堂呢?
在乡野人家熟悉的地方却是难以忘怀。
池水在月光照耀下,映衬着千山的轮廓,
栏杆静静地,微风拂来,带来六月的凉意。
幽静的小路从别的园圃穿过,小船仿佛又在横塘游荡。
我深知这里是朝廷的文书省,
不过将一切都交给美梦,安然入睡也无妨。
叶梦得(1072年-1134年),字子美,号惭愧居士,南宋诗人、散文家。在文学上,他以诗词和散文见长,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此诗写于叶梦得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东园草堂新成二首 其一》是叶梦得在隐居生活中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宁静田园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开篇便以“官舍如何有草堂”引出隐居的主题,表达了对官场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池开月映千山迥”,通过月色与山水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自然环境。此时,诗人似乎在思考官场与乡野的差异,心中对自然的向往愈发强烈。
“槛静风生六月凉”则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清凉,诗人在栏杆旁静坐,感受着微风的拂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接下来的“幽径也从穿别圃,小舟还似过横塘”,描绘了幽静的小路和小舟,进一步强调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
最后一句“深知幕府文书省,尽付甘眠亦未妨”,则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释然,虽然他明白自己身处官场的责任,但他更愿意将一切抛开,沉浸在梦境与自然的安宁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草堂”象征什么?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战争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如何?
A. 热爱
B. 无奈与厌倦
C.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