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2:22
次韵程伯禹赠宗室赵朝请
作者: 叶梦得
人物相望不并时,使君水鉴有真知。
未论理窟倾三语,只斗诗坛自一奇。
扰扰干戈犹战伐,纷纷簿领更喧卑。
应须便作高轩过,好德何人佐我仪。
人们在不同的时空中相望,而您如同水面上的明镜,洞察了真实的事物。
不必讨论那三句理性的言辞,只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纷乱的战斗仍在进行,喧嚣的官场更显低沉。
我应该乘坐高轩前去,求得美德,何人来辅助我呢?
叶梦得(1077年-1135年),字景阳,号思冲,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以博学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有较高造诣,作品风格清新典雅。
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动荡与文人之间的竞争,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开篇即以“人物相望不并时”引出主题,强调人与人之间时空的隔阂,随即转入对朋友的颂扬,表明其智识的深邃和观察力的敏锐。诗中提到的“水鉴”不仅是对朋友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接着,诗人又以“未论理窟倾三语”,暗示对空洞理论的不屑,强调自身在诗坛的独特性,表明了他对诗歌艺术的重视。在“扰扰干戈犹战伐,纷纷簿领更喧卑”中,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忧虑跃然纸上,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复杂局势。
最后,诗人以“应须便作高轩过”结束,表现出一种向往与追求,渴望通过“高轩”来追求美德与理想。这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全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对真理的渴望,展现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叶梦得的生平年代是?
诗中提到的“水鉴”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