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园草堂新成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5:11:50

诗句

密覆荒茅已数重,中开别户更相容。

苦无公事妨人乐,多有清闲借客慵。

南浦潮平分剩水,北山路近得青松。

怪翁归意何能缓,新筑高台见卧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1:50

原文展示

东园草堂新成二首 其二
作者:叶梦得 〔宋代〕

密覆荒茅已数重,中开别户更相容。
苦无公事妨人乐,多有清闲借客慵。
南浦潮平分剩水,北山路近得青松。
怪翁归意何能缓,新筑高台见卧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建的草堂,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闲适生活。诗人强调草堂的隐蔽与宁静,虽然没有公事来打扰,但却有许多清闲的时光,期待能与朋友相聚。南边的水面开阔,北边的山路通向青松,诗人对此感到满意,最后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

  • 密覆:形容草茅密集覆盖,意指环境幽静。
  • 别户:指与他人相隔,形成独立的空间。
  • 公事:指日常公务。
  • 清闲:闲适、安静的状态。
  • 南浦潮平:南边的水面平静,潮水已经退去。
  • 卧龙:常指隐士或有才之人,这里隐喻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7-1148),字耘甫,号默存,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后期隐居,专注于诗词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他隐居东园草堂时期,表现了他在政治纷扰后的宁静生活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叶梦得的这首《东园草堂新成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诗的开头“密覆荒茅已数重”,不仅描绘了草堂的环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凝重。接着“中开别户更相容”则展示了诗人对独立空间的渴望,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苦无公事妨人乐,多有清闲借客慵”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拒绝,强调了清闲的重要性,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南浦的潮平与北山的青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

最后一句“怪翁归意何能缓,新筑高台见卧龙”,诗人通过“怪翁”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归隐者心境的思考,隐喻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彰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密覆荒茅已数重:草堂周围的荒草长得密密麻麻,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2. 中开别户更相容:中间开了一扇门,与外界相连却又独立。
  3. 苦无公事妨人乐:没有公事来打扰,生活更加快乐。
  4. 多有清闲借客慵:清闲的时光让人懒于迎接客人。
  5. 南浦潮平分剩水:南边的水面很平静,潮水退去,景象怡人。
  6. 北山路近得青松:北边的山路很近,可以看到青翠的松树。
  7. 怪翁归意何能缓:为何归隐的老者意志如此坚定。
  8. 新筑高台见卧龙:新建的高台上可以看到像卧龙一样的景致,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浦潮平”与“北山路近”,形成和谐美感。
  • 比喻:将隐士比作“卧龙”,暗示深藏不露的才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传达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茅: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 青松: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清新自然的气息。
  • 卧龙:暗示隐士的才华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繁华喧闹
    B. 幽静自然
    C. 热闹非凡
    答案:B

  2. 诗人对公事的态度是?
    A. 热衷于参与
    B. 无所谓
    C. 认为它影响快乐
    答案:C

  3. “卧龙”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隐士的才华
    B. 浪荡的生活
    C. 追求名利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叶梦得的作品皆体现了隐逸的生活,但王维更强调山水之美和自然的和谐,而叶梦得则更多侧重心境的追求与社会的疏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叶梦得诗文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夜宿景德镇良友宾馆 临江仙 瓶花 临江仙二首 其二 浔阳楼 临江仙 临江仙十二首 其四 临江仙 和雪堂先生韵感怀 临江仙·六和塔俯瞰 临江仙 檀岛之夜 临江仙 临江仙 和瞿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没世难忘 小巧玲珑 囊底智 宝盖头的字 显彰 告朔饩羊 喝结尾的成语 玄字旁的字 项背相望 臼字旁的字 琼弁 中道而止 乞纽忽浓 士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包含荜的词语有哪些 陶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