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6:45
呈王侍郎昆仲二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往未瞻乌府,先曾涉杏坛。 予诗廑和答,贻教异暄寒。 名位元相绝,知闻共骇观。 干霄峙松柏,流水会波澜。 应念登门旧,几嗟行路难。 蒸湘方渺渺,淮楚忘曼曼。 既见得良慰,语离还浩叹。 深思尽心曲,直觉欠豪端。
以前未能瞻仰您的府邸,却先在杏坛有所涉足。 我的诗作仅得到您的和答,您的教诲与众不同,无论寒暑。 名声和地位原本相距甚远,但您的名声令人惊叹。 高耸入云的松柏,流水汇聚成波澜。 应当怀念过去登门的时光,几度感叹行路的艰难。 蒸湘之地正显得遥远,淮楚之地也忘却了漫长。 见到您感到非常欣慰,离别时仍不禁长叹。 深思熟虑尽是内心的曲折,直觉上却感到缺少豪迈的气概。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赵蕃与当时的文人多有交往,其诗作在当时颇受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呈给王侍郎昆仲的第二首。王侍郎是当时的高官,赵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王侍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对王侍郎教诲的感激。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对王侍郎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诗中,赵蕃首先表达了自己未能亲自瞻仰王侍郎府邸的遗憾,但通过文学交流,他感受到了王侍郎的教诲和影响。诗中的“干霄峙松柏,流水会波澜”形象地描绘了王侍郎的崇高地位和诗人的诗作与之相汇合的情景。赵蕃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王侍郎的怀念和对行路艰难的感叹,这些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感慨。最后,赵蕃表达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内心曲折,以及对豪迈气概的渴望,这些都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对王侍郎教诲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王侍郎的敬仰和感激,以及对自己文学追求的反思。通过与王侍郎的文学交流,赵蕃感受到了教诲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对豪迈气概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乌府”指的是什么? A. 高官的府邸 B. 教育的地方 C. 文学交流的场所 D. 诗人的家
诗中的“干霄峙松柏”比喻什么? A. 王侍郎的崇高地位 B. 诗人的诗作 C. 文学交流的场所 D. 诗人的家
诗中的“流水会波澜”比喻什么? A. 王侍郎的崇高地位 B. 诗人的诗作与王侍郎的回应相汇合 C. 文学交流的场所 D. 诗人的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