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时间: 2025-05-01 23:14:36

诗句

齐人谨盐筴,伯者之事尔。

计口收其余,登耗以生齿。

民充国亦富,粲若有条理。

惟非三王法,儒者犹为耻。

後世益不然,榷夺由汉始。

权量自持操,屑屑已甚矣。

穴◇如蜂房,熬波销海水。

岂知戴白民,食淡有至死。

物艰利愈厚,令出奸随起。

良民陷盗贼,峻法难禁止。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笞箠。

公私两皆然,巧拙可知已。

英英职方郎,文行粹而美。

连年宿与泗,有政皆可纪。

忽来从辟书,感激赴知己。

闵然哀远人,吐策献天子。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奈何窒其一,无异釱厥趾。

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臣请通其流,为国扫泥滓。

金钱归俯藏,滋味饱闾里。

利害难先言,岁月可较比。

盐官皆谓然,丞相曰可喜。

适时乃为才,高论徒谲诡。

夷吾苟今出,未以彼易此。

隋堤树毵毵,汴水流弥弥。

子行其勉旃,吾党方倾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4:36

诗词名称: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齐人谨盐筴,伯者之事尔。
计口收其余,登耗以生齿。
民充国亦富,粲若有条理。
惟非三王法,儒者犹为耻。
後世益不然,榷夺由汉始。
权量自持操,屑屑已甚矣。
穴如蜂房,熬波销海水。
岂知戴白民,食淡有至死。
物艰利愈厚,令出奸随起。
良民陷盗贼,峻法难禁止。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笞箠。
公私两皆然,巧拙可知已。
英英职方郎,文行粹而美。
连年宿与泗,有政皆可纪。
忽来从辟书,感激赴知己。
闵然哀远人,吐策献天子。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奈何窒其一,无异釱厥趾。
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臣请通其流,为国扫泥滓。
金钱归俯藏,滋味饱闾里。
利害难先言,岁月可较比。
盐官皆谓然,丞相曰可喜。
适时乃为才,高论徒谲诡。
夷吾苟今出,未以彼易此。
隋堤树毵毵,汴水流弥弥。
子行其勉旃,吾党方倾耳。


白话文翻译:

齐国的人严谨地管理盐的专卖,这是官员的职责。
计量口粮后所剩的,都是为了养活百姓。
百姓丰盈,国家也富裕,生活有条理。
然而这并非三王时代的法则,儒者对此仍感羞耻。
后世情况更甚,盐的征收始于汉朝。
权力的量度掌握在自己手中,细小的事情已经过于严重。
盐的储存如同蜂窝,熬制的盐水几乎销毁了海水。
怎知平民百姓,吃着淡水甚至致使死亡。
物价越高,奸诈的行为也随之而起。
良民被盗贼所陷,严格的法律难以禁止。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琐惩罚。
公私两方面都是如此,巧拙尽在眼前。
英俊的职方郎,文采和品德皆出众。
连年住在泗水,有政绩皆可记载。
忽然收到任命书,感激涕零奔赴好友。
哀伤远方的朋友,献策给天子。
治国就像治身,四民如同四肢。
怎么能堵住其中一部分,犹如釱住了脚趾。
工作与商业,原本是相辅相成。
我请求通畅其流,为国家扫除泥泞。
金钱归于低处,享受的滋味充实了邻里。
利害难以先言,岁月可以较量。
盐官们皆认为如此,丞相也说可喜。
适时才是人才,高论只是诡诈。
夷吾如果现在出山,未必会用这个去交换那个。
隋堤上的树木繁茂,汴水缓缓流淌。
子行其勉励,我的同党正在倾耳倾听。


注释:

  • 盐筴:盐的专卖。
  • 计口:计算口粮。
  • 民充国亦富:百姓富裕,国家也富裕。
  • 榷夺:盐的专卖制度。
  • 戴白民:指平民百姓。
  • 釱厥趾:比喻压制某一部分的危害。
  • 夷吾:指古代的贤人,隐喻有才之人。

典故解析:

  • 三王法:指周朝的圣王,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 隋堤树:描述隋朝的繁荣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擅长古文运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任盐政时,表达了他对盐专卖制度的思考和对民生的关切。他关注国家的治理与民众的生活,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盐专卖制度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民生福祉的关心。欧阳修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精炼的语言,揭示了盐的管理如何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他提到,虽然盐的专卖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必要性,但过于严苛的管理方式对百姓的生存造成了负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对比,如“治国如治身”,强调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同时,诗中也提到“英英职方郎”,表达了对有才能的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真正为国家和百姓服务。诗的结尾用“子行其勉旃,吾党方倾耳”点明了团结与努力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关注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全诗情感真挚,逻辑严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齐人谨盐筴:描述齐国严谨的盐管理。
  2. 计口收其余:表示对口粮的计算与管理。
  3. 民充国亦富:民众富裕,国家自然富裕。
  4. 惟非三王法:指出当前法治与古代圣王时期的差异。
  5. 後世益不然:后来的盐征收更加严苛。
  6. 权量自持操:掌握权力的自我控制。
  7. 穴如蜂房:盐的储存状况。
  8. 岂知戴白民:反映对平民困境的无奈。
  9. 物艰利愈厚:生活愈加艰难。
  10. 良民陷盗贼:善良百姓受到罪犯的侵扰。

修辞手法:

  • 对比:古法与今法的对比,反映社会变迁。
  • 比喻:如“治国如治身”,形象化治理的意义。
  • 排比:反复的句式强调了治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盐的管理与民生,表达了对官员责任的期待以及对民众困境的关切,强调治理国家与管理个人生活的相似性,呼唤公正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民生和经济的基础。
  • 蜂房:象征着管理的混乱与繁琐。
  • 四民:代表社会的各个阶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欧阳修的《送朱职方提举运盐》主要批判什么?

    • A) 盐的专卖制度
    • B) 农业政策
    • C) 教育问题
    • D) 文化交流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治国如治身”,这句话强调了____的重要性。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英英职方郎”,是对所有官员的赞美。 (判断:对/错)

答案:

  1. A) 盐的专卖制度
  2. 治理的复杂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 《登高》(杜甫):表达对社会的关心与个人的困境。

诗词对比:

  •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登高》在对社会的关注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经济管理,后者则更关注个人与社会的悲剧。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自觉二首 南岳横龙寺 新秋 朝回游城南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冷泉亭记 戏答林园 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 赠邻里往还 梦与李七、庾三十三同访元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阶梯 柔毛 上和下睦 商屯 吴剑 長字旁的字 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质彬彬 缶字旁的字 穿衣吃饭 情同骨肉 双人旁的字 嘶嗌 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高字旁的字 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漠不关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