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夜闻笛》

时间: 2025-05-06 01:57:12

诗句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12

原文展示: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山中吹响的笛声唤来了春天的归来,
流亡的客人相对而望,泪水湿透了衣襟。
洞庭湖上一夜间无数的大雁飞来,
等不到天明就急匆匆地向北飞去。

注释:

  • 寒山:指寒冷的山,象征着孤寂与凄凉。
  • 吹笛:吹响的笛声,常常用来寄托情感。
  • 迁客:流亡的客人,指因政治原因或其他原因而离乡背井的人。
  • 泪满衣:形容悲伤至极,泪水湿透了衣服。
  • 洞庭:指洞庭湖,湖面宽广,象征着浩瀚的情感。
  • 无穷雁:数不清的雁,暗示春天的来临与离去。
  • 不待天明:不等到天亮,象征着急切与匆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迁客”,可以联想到唐代文学中常见的流亡主题。李益作为一位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的诗人,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洞庭湖则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一个广袤的自然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以边塞诗和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时局的反思,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身处寒山,听到笛声,唤起他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流亡生涯的无奈,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夜闻笛》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李益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流亡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笛声在寒冷的山中回荡,仿佛是在召唤春天的归来,让人感受到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后,诗人描绘了迁客之间的情感交流,泪水浸湿了衣襟,充分表现出流亡者的愁苦与无奈。最后,诗人通过“洞庭一夜无穷雁”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到来与大雁的迁徙。此时大雁已经不再等待天明,急于北飞,象征着生命的不息与时间的流逝。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山吹笛唤春归:寒冷的山中传来笛声,似乎在呼唤春天的到来。
  2. 迁客相看泪满衣:流亡的客人彼此对视,悲伤至极,泪水湿透了衣服。
  3. 洞庭一夜无穷雁:在洞庭湖面,一夜之间飞来了无数的大雁。
  4. 不待天明尽北飞:这些大雁不等到天亮就急匆匆地飞向北方。

修辞手法:

  • 拟人:笛声似乎被赋予了呼唤春天的能力,使得自然与人情交融。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寒山、笛声、泪水、大雁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情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流亡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渴望,展现了对春天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象征孤独与凄凉。
  • 笛声:寄托思乡与情感。
  • 泪水:流亡者的悲伤与无奈。
  • 大雁:象征迁徙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夜闻笛》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李益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迁客”指的是?
    A. 農民
    B. 流亡者
    C. 商人
    D. 学者

  3. 诗中“寒山”象征的是什么?
    A. 美丽
    B. 孤独与凄凉
    C. 丰收
    D. 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益的《春夜闻笛》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王维的诗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而李益则通过流亡者的视角,更加突显了人情与思乡之苦。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益诗集》

相关查询

浪淘沙 挽湖南提督塔将军 浩浩歌 寄范安道 燕思亭 邀月亭 题梅仙观 长淮谣为徐先生咏 村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睹是 而字旁的字 口耳之学 拥兵自固 包含桐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进能 魁垒挤摧 小夫人 邑字旁的字 懂得 韦字旁的字 天不憗遗一老 萋斐成锦 翻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