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汴河曲》

时间: 2025-07-26 21:54:27

诗句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1:54:27

原文展示: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白话文翻译:

汴水向东流淌,春天的景色无尽无穷,
隋朝的宫殿已经变成了尘土。
行人不要登上长堤去眺望,
因为春风吹起杨花,令人愁苦得快要死去。

注释:

  • 汴水:指汴河,流经现代河南省,是古代重要的河流。
  • 无限春:形容春天的景色无边无际。
  • 隋家:指隋朝,历史上存在于581年到618年。
  • 宫阙:指宫殿。
  • :比喻衰败、消逝的状态。
  • 行人:过路的人。
  • 长堤:指河边的堤坝。
  • 杨花:指杨树的花絮,春风起时随风飘荡。
  • 愁杀人:形容愁苦得令人窒息。

典故解析:

“隋家宫阙已成尘”提到的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诗人借隋朝的衰落来映射汴河的变迁,暗示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苍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48年,卒于公元829年。李益以其擅长五言绝句而闻名,诗风清新俊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汴河曲》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更迭时期。诗中通过汴河的春景与隋朝的衰落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诗歌鉴赏:

《汴河曲》以汴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诗的开头“汴水东流无限春”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仿佛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然而,接下来的“隋家宫阙已成尘”则如一盆冷水,瞬间将春日的美丽打破,令人感慨历史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在此通过对比,突出春天的美好与历史的沉重,展现了人们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哀伤。

“行人莫上长堤望”一句,提醒过路人不要去眺望,似乎是一种对往日繁华的无奈和自我保护。最后一句“风起杨花愁杀人”则通过杨花飞舞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愁。整个诗歌在春意与忧愁之间游走,展现了李益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汴水东流无限春:描写汴河的春天,水流向东,春天的气息无边无际。
  2. 隋家宫阙已成尘:隐喻隋朝的衰败,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过往。
  3. 行人莫上长堤望:劝说行人不要去长堤上远望过去的繁华。
  4. 风起杨花愁杀人:春风起时,杨花飞舞,带来无尽的愁苦。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丽与历史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杨花随风飘荡,似乎在诉说人世的忧愁。
  • 象征:杨花象征着逝去的青春与美好。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汴河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无奈,揭示了人事如梦、繁华易逝的深刻主题。

意象分析:

  • 汴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代表生命与希望,但也隐含了短暂与无常。
  • 宫阙:象征繁华与权力的消逝。
  • 杨花:代表着青春、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汴河流向哪个方向?

    • A. 西
    • B. 东
    • C. 南
    • D. 北
  2. 诗中提到的隋朝是哪个朝代?

    • A. 唐
    • B. 宋
    • C. 隋
    • D. 明
  3. “风起杨花愁杀人”中“杨花”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逝去的青春
    • C. 繁华的宫殿
    • D. 江河湖海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益的《汴河曲》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两首诗都通过春天的景色来反映历史的沉重,但李益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感受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关心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益年谱与诗文研究》

相关查询

夏景 其二 衣冷欲装绵 春景 其二 孤舟乱春华 南乡子(乙酉九日) 促拍丑奴儿(辛巳除夕) 鹧鸪天(寿康教) 霜天晓角 法驾导引(寿吴蒙庵) 金缕曲(寿陈静山) 酹江月(中秋,彭明叔别去赴永阳,夜集) 春景 其四 孤舟乱春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七湾八拐 军队 睹开头的成语 单人旁的字 墟市 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犬马之力 上梁不正 谈论风生 私字儿的字 臭骂 四面八方 后生小子 汉化 齊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