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3:26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
(卢纶)
半夜中峰有磬声,
偶逢樵者问山名。
上方月晓闻僧语,
下路林疏见客行。
野鹤巢边松最老,
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公知姓字,
焚香洗钵过浮生。
半夜时分,山中传来磬声,
偶然遇见樵夫,询问这座山的名字。
在山上的月光下,听到僧人诵经的声音,
下山的小路上,林木稀疏,见到行人。
在野鹤的巢旁,松树是最古老的,
毒龙潜伏的地方,水却特别清澈。
我希望能得知远公的姓氏,
在浮生中焚香洗钵,超脱世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纶(约公元798年-约859年),字士彦,号道者,唐代诗人,生于江南。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有山水田园之情,偏重于表现内心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卢纶于丰德寺的游历之中,反映了他在山水之间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索。正值唐代盛世,文人雅士多游山玩水,追求精神上的寄托。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是一首极富情感的山水诗,展示了诗人夜访寺庙的孤独与思索。开篇“半夜中峰有磬声”,将读者引入一个寂静而神秘的夜晚,磬声悠扬,仿佛在召唤着迷失在红尘中的人。接着,樵者的出现打破了宁静,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人情味,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路林疏见客行”,月光下的僧人诵经与林间行人的交错,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凸显了寺庙的宁静与世俗生活的喧嚣。此时,诗人心中涌动着一种对超脱与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愿得远公知姓字,焚香洗钵过浮生”则是诗人心灵的呼唤,渴望在浮世中找到一丝清净与智慧,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哲理的深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寺庙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寻求智慧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半夜中峰有磬声”中的“磬”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樵者”是什么意思?
诗人对“远公”的渴望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