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35
送袁稠游江南
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
客去逢摇落,鸿飞入杳冥。
空城寒雨细,深院晓灯青。
欲去行人起,徘徊恨酒醒。
江南的荒草到处都是,十里之外可以看到长亭。
客人离去时正逢秋风落叶,鸿雁飞向无边的天空。
空荡的城中细雨绵绵,深院里早晨的灯光微弱而清冷。
想要离去的行人起身,却在此徘徊,恨意却因酒醒而加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鸿飞”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表达对远方的向往与忧伤。而“长亭”则是古代送别情景的象征,暗含离别的感伤。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字子元,号少游。他为人清白,诗风多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李端送友人袁稠去江南之际,正值秋季,送别的情景充满了萧索与不舍。诗中描绘的景象与情感,正是他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的真实反映。
《送袁稠游江南》通过描绘凋零的江南景色,展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首联“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直接引入送别场景,草木枯萎的景象和长亭的出现,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诗中提到“客去逢摇落,鸿飞入杳冥”,通过鸿雁的远飞,传达出离别的无奈与深沉的思念。空城中细雨绵绵,深院里的晓灯微弱,进一步增强了孤寂的氛围,令人感到愁苦与惆怅。最后“欲去行人起,徘徊恨酒醒”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对友人的留恋,欲离而又不能离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现出深厚的友谊和对离别的无奈,极具感染力。同时,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衰草”、“长亭”、“鸿飞”等,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逐句解析:
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
描述了江南的凋零景象,长亭的出现暗示离别即将来临。
客去逢摇落,鸿飞入杳冥。
客人离去正值秋风落叶,鸿雁飞往遥远的天空,象征着远行与思念。
空城寒雨细,深院晓灯青。
描绘了空荡的城市,细雨绵绵,清晨微弱的灯光暗示着孤独与寂寥。
欲去行人起,徘徊恨酒醒。
行人欲离却徘徊不去,因酒醒而加重对离别的恨意,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深切眷恋,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与离别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现出唐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及对离别的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南衰草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萧索
C. 惊讶
D. 忐忑
“欲去行人起”中的“行人”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袁稠
C. 朋友
D. 旅人
诗中的“鸿飞”象征着什么?
A. 归来
B. 离别
C. 旅行
D.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端的《送袁稠游江南》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离别,但李端更注重环境的描绘及内心的情感,而李白则通过更为奔放的语言展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未来的期待。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送袁稠游江南》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