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夜集张尹后阁》

时间: 2025-04-23 19:10:47

诗句

乘龟兼戴豸,白面映朱衣。

安石还须起,泉明不得归。

应门常吏在,登席旧寮稀。

远客长先醉,那知亚相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0:47

原文展示:

乘龟兼戴豸,白面映朱衣。
安石还须起,泉明不得归。
应门常吏在,登席旧寮稀。
远客长先醉,那知亚相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场景。诗人乘坐着龟车,头戴着蜡黄的头饰,面容白皙的人映衬着朱红色的衣服。诗人感叹安石(指安禄山)还需要起来,泉水明亮却无法归去。门口的常吏仍在,登上席位的旧友已经很少。远道而来的客人总是先醉,谁能知道那位亚相(指宰相)是多么的威严呢。

注释:

  • 乘龟:古代传说中,龟是长寿的象征,这里可能指一种交通工具或隐喻。
  • :指的是一种古代的装饰物,可能象征权势或地位。
  • 安石:可能指代安禄山,暗喻动乱之事。
  • 泉明:泉水明亮,象征清澈与纯净。
  • 旧寮:旧友、旧居,表示时光的变迁。
  • 亚相:指的是某种高官,暗示权力与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达对现实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风格简洁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冬夜的描绘,反映出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权力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凝聚了李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用“乘龟兼戴豸”描绘了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但随即转向对当下局势的反思。安石的出现,既是历史人物的隐喻,也是对现实中权力游戏的批判。诗中“远客长先醉”则表现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远道而来的客人虽然欢愉,但却显得孤独无助。在这个冬夜,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却无奈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乘龟兼戴豸:隐喻一种高贵的身份,乘坐龟意味着稳重,戴豸则是权力的象征。
  2. 白面映朱衣:描绘了一个白皙的面容与红色衣服的对比,突显出一种鲜明的视觉效果。
  3. 安石还须起:提到安石,显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与思考。
  4. 泉明不得归:泉水清澈却无法归去,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5. 应门常吏在:常吏的存在,暗示着官场的冷漠及人情的淡薄。
  6. 登席旧寮稀:旧友在席位上的稀少,反映出人际关系的疏远。
  7. 远客长先醉:远道而来的客人总是先醉,表达出一种生活的无奈。
  8. 那知亚相威:亚相的威严让人敬畏,暗示权力的压制。

修辞手法

  • 对比:白面与朱衣的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隐喻:龟车与豸象征高贵身份,暗示权力与地位。
  • 象征:泉水象征理想与美好,却无法实现。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对权力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长寿与稳重。
  • 朱衣:象征权势与荣耀。
  • 泉水:象征清澈与纯净的理想。
  • 旧寮:象征过往的友谊与时光的流逝。
  • 亚相:象征权力与威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谁? A. 安禄山
    B. 安倍晋三
    C. 安东尼

  2. 诗中的“远客长先醉”的意思是什么? A. 远道而来的客人总是先喝醉
    B. 远客总是先到达
    C. 远客不喜欢喝酒

  3. 诗中提到的“泉明”象征什么? A. 清澈与理想
    B. 浑浊与现实
    C. 暗淡与失落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竹里馆》进行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但李端更侧重于对权力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关注自然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在表达上所采取的不同视角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李端研究》

相关查询

二月九日游百门泉览□由殿院有诗刻石因用其韵书之并律诗奉呈 其二 浙源山 题安阳山翠微寺 上方 虔州道中 其二 虔州道中 其一 次姚春木安昌寄兴诗韵 永昼 广陵述怀柬侯青甫孝廉 雨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发棹 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翅难飞 可杀不可辱 萧墙之祸 風字旁的字 刍荛之见 韭字旁的字 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惹祸招愆 睿渥 工字旁的字 宵祲 瞋骂 疋字旁的字 威福由己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