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0:47
乘龟兼戴豸,白面映朱衣。
安石还须起,泉明不得归。
应门常吏在,登席旧寮稀。
远客长先醉,那知亚相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场景。诗人乘坐着龟车,头戴着蜡黄的头饰,面容白皙的人映衬着朱红色的衣服。诗人感叹安石(指安禄山)还需要起来,泉水明亮却无法归去。门口的常吏仍在,登上席位的旧友已经很少。远道而来的客人总是先醉,谁能知道那位亚相(指宰相)是多么的威严呢。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达对现实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风格简洁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冬夜的描绘,反映出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权力的思考。
这首诗凝聚了李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用“乘龟兼戴豸”描绘了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但随即转向对当下局势的反思。安石的出现,既是历史人物的隐喻,也是对现实中权力游戏的批判。诗中“远客长先醉”则表现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远道而来的客人虽然欢愉,但却显得孤独无助。在这个冬夜,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却无奈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对权力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谁?
A. 安禄山
B. 安倍晋三
C. 安东尼
诗中的“远客长先醉”的意思是什么?
A. 远道而来的客人总是先喝醉
B. 远客总是先到达
C. 远客不喜欢喝酒
诗中提到的“泉明”象征什么?
A. 清澈与理想
B. 浑浊与现实
C. 暗淡与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竹里馆》进行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但李端更侧重于对权力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关注自然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在表达上所采取的不同视角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