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0:30
香腮托。人与梨花俱弱。
东风外斜压香衾,蹙损潇湘远山角。
镜鸾空掩却。愁觑玉肌减削。
又不是中酒伤春,尽日沈吟倚妆阁。
唾花裙上落。奈紫栈才温,红绵正薄。
水晶帘额轻寒络。更阵阵春雨,
恹恹残日,小楼欲睡那便著。
且自漱春酌。飘泊。旧时约。
只柳绵花絮,年年如昨。
绿遍平芜天又各。
念马嘶门外,听来常错。
清明寒食,无限恨,燕子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人们的愁苦心情。诗人感叹自己与梨花一样娇弱,似乎在东风的吹拂下感到压迫。愁苦的情绪让人无法面对镜子中的自己,觉得美丽的肌肤在减少。并不是因为酒醉而伤春,而是整日沉吟在妆阁之中。花瓣落在裙上,紫色的栈道刚刚温暖,红色的绵绸却显得薄弱。水晶的帘子在轻寒中缠绕,春雨阵阵,残阳恹恹,似乎小楼也要沉沉入睡。诗人自饮春酒,漂泊不定,旧日的约定仿佛在耳边萦绕,而柳絮和花絮年年重复,绿意遍布的平原上又是各自的天涯。马嘶声在门外响起,听来却又是错觉。清明时节寒食,心中无尽的怨恨,燕子也在觉醒。
陈维崧(约1620-1680),字仲明,号白石,浙江人,清代著名词人、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陈维崧的词作多以春景、离愁、红尘感怀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兰陵王·春恨》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于历史变迁的背景中,情感上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春天的美丽景象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
《兰陵王·春恨》是一首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开篇“香腮托。人与梨花俱弱。”便将诗人的脆弱感与梨花的柔弱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无助的美感。接着,诗人通过“东风外斜压香衾”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却又带来压迫感,仿佛春风并未带来欢愉,反而加重了内心的惆怅。
诗中“镜鸾空掩却”的句子,表达了面对镜子时的自怜与无奈,愁苦的情绪让人无法欣赏自己的美丽。整首词的意象层层递进,春雨、残阳、小楼、柳绵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温柔却又惆怅的春天图景。尤其在“念马嘶门外,听来常错”一句,诗人用听觉的错觉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思念。
整首词在意象和情感的交融中,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清代词人对情感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表达。
香腮托。人与梨花俱弱。
东风外斜压香衾,蹙损潇湘远山角。
镜鸾空掩却。愁觑玉肌减削。
又不是中酒伤春,尽日沈吟倚妆阁。
唾花裙上落。奈紫栈才温,红绵正薄。
水晶帘额轻寒络。更阵阵春雨,恹恹残日,小楼欲睡那便著。
且自漱春酌。飘泊。旧时约。
只柳绵花絮,年年如昨。
绿遍平芜天又各。
念马嘶门外,听来常错。
清明寒食,无限恨,燕子觉。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
诗中“香腮托”所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
b) 妇女的面颊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b
“唾花裙上落”中的“唾”字意思是?
a) 吐出
b) 轻轻落下
c) 沉重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紫栈”是什么?
a) 一种酒
b) 紫色的栈道
c) 紫色的花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