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0:53
《梅花三咏》 作者: 董师谦 〔宋代〕
疏花淡淡月娟娟,
静坐参渠花月禅。
翠羽飞来栖未稳,
几回搅碎又依然。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幽静景象。梅花稀疏,淡淡的花影在月光下显得清新而雅致。诗人静坐在一条小溪旁,感受着花与月的禅意。突然,一只翠色的鸟儿飞来,栖息的姿态尚未稳固,几次飞起又落下,仿佛在打搅这宁静的时光,却又让这一切回归平静。
本诗没有明确引用的典故,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坚韧与高洁,尤其是在冬季寒冷时开花,表现出不屈的精神。
作者介绍: 董师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梅花三咏》是董师谦在冬季梅花盛开之际创作的,表现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此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对生活的感悟愈加深刻,诗歌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梅花三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疏花淡淡月娟娟",以轻柔的笔触描绘出梅花在月光下的柔美。这一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与宁静的氛围。诗人在“静坐参渠”中,似乎是与自然融为一体,进入了一种禅意的境界。
接下来的“翠羽飞来栖未稳”,则通过鸟儿的瞬间飞来飞去,打破了这份宁静,体现了自然的动态与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打扰了宁静,却又在“几回搅碎又依然”的最后一句中,得以重新回归。这里,诗人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和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的意象既有清新之美,又有哲理之深,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体悟人生哲理的境界。通过对静与动的对比,揭示了生活中的宁静与变化,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梅花三咏》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师谦
D) 白居易
诗中“静坐参渠”指的是诗人在哪里静坐?
A) 河边
B) 小溪旁
C) 山顶
D) 花园
诗中提到的“翠羽”指代什么?
A) 绿树
B) 绿草
C) 绿色的鸟
D) 绿色的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董师谦的《梅花三咏》与王安石的《梅花》进行对比。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但更强调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美丽,而董师谦则更注重梅花在宁静中的意境与哲思。两首诗在对梅花的表现上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