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40:49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
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
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同时也感慨世事的变迁。诗人认为自己的文字不算出众,曾经与许多才子一起游玩。吴宫已经为芙蓉的凋谢而叹息,边塞的月光让人感到对秋天的悲伤。即使在洛阳我也不愿意屈身于那些权势之下,而河边的诸侯们却不得不承受这样的苦楚。最后,诗人向老者石渠倾诉,想要向关外的杨公请教安稳之道。
吴宫的芙蓉死:出自《红楼梦》中对美的感叹,象征着繁华落尽的无奈;
洛阳的傲吏:指当时的官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和对权力的不屑。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豪放、清新见长。生于唐代中期,曾任多地官职,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诗人被贬时期,诗人借与朋友的言谈,抒发自己对才华的惭愧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体现了他对权力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自谦的语气,展现了刘禹锡对自身才华的反思与世态的感慨。开头两句,诗人以“章句惭非第一流”自谦,表现出对同侪才子的羡慕与对自身成就的不满。接下来,诗中通过“吴宫已叹芙蓉死”来引入美好事物的逝去,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表现了对美好时光和青春的惋惜。边月与芦管的结合,更是渲染了孤独与悲凉的情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任向洛阳称傲吏”,表达了对权力的不屑与对理想的坚持,尽管在权力的中心,他仍然选择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自尊。最后一句“关外杨公安稳不”,则是诗人向友人寻求智慧与安稳之道的渴望,折射出他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通过对比与象征,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刘禹锡的胸怀与才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与社会的反思,表达了刘禹锡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渴望。
刘禹锡对自己的才华持什么态度?
A. 自信
B. 自谦
C. 骄傲
D. 无所谓
“吴宫已叹芙蓉死”中的“芙蓉”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美好的时光
C. 失落的青春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洛阳”象征什么?
A. 乡村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由
D. 诗意
答案:1. B 2. D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