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1:38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细雨轻轻洒落在黄昏时分。端午佳节,独自关上门。
巢中的燕子引着幼雏全都飞走了,令人伤感。
我空自在横梁间寻找残留的栖息痕迹。
客栈就像是一个小村庄。美好的事情却无人来送酒一樽。
唯有黄莺的歌声知道我心中的愁苦,热情地唱着。
这声音就像当时在枕边听到的一样。
端午节,源于古代祭祀屈原的活动,后来演变为家人团聚、吃粽子的节日。李之仪在此诗中表露对佳节的惆怅与孤独,意在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反映节日的氛围与自身的孤寂。
李之仪(约1084-约1150),字子仪,号淡然,宋代词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他的创作常受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品多描写生活的细腻与感伤。
这首词创作于端午节,作者可能因节日的孤独感而寄情于景,表达心中的寂寞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南乡子·端午》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开篇以“细雨”渲染出黄昏的氛围,结合“重午佳辰”,让人感受到节日的背景与个人的孤独。词中通过巢燕引雏的意象,隐喻生命的流逝与离别,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空向梁间觅宿痕”一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追寻那已逝去的温暖与依靠。接下来的“客舍宛如村”,突显了节日的庆祝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受到了周围的热闹却无法融入其中。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黄莺的歌声成为了唯一的知音,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依托。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失落,使得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思念与孤独,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细腻而深刻。
“重午”指的是哪个节日?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巢燕引雏浑去尽”中的“引”字可以理解为?
与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相较,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苏轼更强调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而李之仪则更加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节日的孤独。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