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

时间: 2025-04-26 06:11:19

诗句

宠参时宰道人琳,气盖诸公弟季心。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

摇摇北下随帆影,踽踽东来想足音。

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11:19

原文展示:

宠参时宰道人琳,气盖诸公弟季心。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
摇摇北下随帆影,踽踽东来想足音。
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好友的游历与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宠参时宰”是指当时的宰相,诗人意在表达对其的尊重与仰慕;“气盖诸公”则表现出宰相的气度超越其他人。诗人讨论险峻的山和深邃的海,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他乘船北下,随波漂流,孤独地向东而行,思念着久未相见的友人。最后提到握手相见时的感受,暗示了友谊的深厚与禅意的遥远,隔着云层仿佛身处千寻之上。

注释:

  • 宠参:宠爱、重视的意思,这里指对宰相的尊重。
  • 时宰:当时的宰相。
  • 气盖:气度、风范超越。
  • 胜践:胜利地践踏。
  • 肯论:愿意谈论。
  • 冥搜:深思熟虑。
  • 踽踽:孤独而缓慢行走的样子。
  • 禅迫:禅的境界遥远。
  • 灵鹫: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政治改革,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内容多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在任宰相期间,反映了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对友人及自然山水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首联“宠参时宰道人琳”,以宰相作为引入,表现了作者的置身之感,突显出宰相的风范与自己在世俗中的渺小。次联“胜践肯论山在险”,则引入了人生的艰难,暗喻人生路途的险阻,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后两联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摇摇北下,随帆影而行,象征着漂泊和孤独的心情,而“踽踽东来想足音”则表现出对友人声音的渴望与孤独感。最后一联“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握手之际的温暖与远隔千里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深厚的友谊与禅意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表现了王安石对友谊、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既有对世事的感慨,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宠参时宰道人琳:强调对宰相的尊重,体现出作者对权力与地位的观察。
  2. 气盖诸公弟季心:描绘宰相的气度超越其他人,表现了尊敬的态度。
  3. 胜践肯论山在险:引入山的险峻,暗示人生路途的不易。
  4. 冥搜欲与海争深:表现作者对深邃事物的思考与探索。
  5. 摇摇北下随帆影:描绘漂泊的状态,象征孤独与无依无靠。
  6. 踽踽东来想足音:思念友人,体现出内心的孤独感。
  7. 握手更知禅迫远:握手相见时的感受,暗示友谊的深刻与远隔的惆怅。
  8. 隔云灵鹫碧千寻:用灵鹫来象征高远的境界,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哲思。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灵鹫”比喻友谊的高远,增添了诗的深度。
  • 意象:山、海、云等自然意象与人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现了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学的探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险阻与人生的高峰。
  • :暗示深邃与博大。
  • 帆影:代表漂泊与自由。
  • 灵鹫: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中提到的宰相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赵匡胤
    • B. 司马光
    • C. 范仲淹
    • D. 王安石自己
  2. 诗中“握手更知禅迫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失落
    • C. 深厚的友谊
    • D. 不满
  3. 诗中提到的“灵鹫”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与理想
    • C. 权力
    • D. 成功

答案:

  1. D. 王安石自己
  2. C. 深厚的友谊
  3. B. 友谊与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苏轼的诗歌风格对比:王安石的诗多关注社会和人生哲理,苏轼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传 河传 河传 河传 河传 河传 河传 河传 河传 河传 拟百末词,咏闺中十二月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刀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遂迷不窹 走险 娴婉 欠字旁的字 包含疑的词语有哪些 一掊土 彑字旁的字 灵弱 芼羹 过情之誉 破除迷信 养痈遗患 线材 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