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祖仁晚过集禧观》

时间: 2025-04-26 02:49:13

诗句

妍暖聊随马首东,春衫犹未著方空。

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

壮发已输尘外绿,衰颜漫到酒边红。

日斜归去人间世,却记前游似梦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13

原文展示

妍暖聊随马首东,春衫犹未著方空。
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
壮发已输尘外绿,衰颜漫到酒边红。
日斜归去人间世,却记前游似梦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作者骑马东行,身上的春衫尚未穿好,显得空荡荡的。烟霞的色彩送回了瑶水,山上的树木散发着香气,围绕着阆风。壮丽的发色已经在尘世中渐渐失去光泽,衰老的面容却在酒杯边显得红润。夕阳西斜,返回人间的世界,但作者却记得前往游玩的经历宛如梦境。

注释

  • 妍暖:美丽而温暖。
  • 马首东:骑马向东行。
  • 春衫:春季的衣衫。
  • 烟霞:指春天的气候,带有烟雾和霞光。
  • 瑶水:美丽的水,常指仙境。
  • 阆风:指飘拂的春风。
  • 壮发:年轻时的秀发。
  • 尘外绿:指在世俗中失去的青春。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酒边红:在酒馆边喝酒,脸色红润。
  • 日斜:夕阳西下。
  • 前游似梦中:之前的游玩经历如梦般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强调诗文的自然流畅。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日游玩经历的怀念。正值人生中年,王安石在政治和生活中都经历了许多,愈发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美好回忆的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开篇的“妍暖聊随马首东”,给人一种温暖的春日气息,随之而来的“春衫犹未著方空”则显得有些孤寂,描绘了春季的美丽中存在的空虚感。接下来的“烟霞送色归瑶水”,通过烟霞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柔美与恬静,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壮发已输尘外绿,衰颜漫到酒边红”则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年轻的头发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失去光彩,而在酒边的红润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最后一句“日斜归去人间世,却记前游似梦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回忆往昔的游玩如同梦境般美好,但生活的现实却依然在眼前。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珍惜,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妍暖聊随马首东:春天的美丽和温暖随着骑马的方向而去,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春衫犹未著方空:身上的春衣尚未穿好,体现出一种未能完全融入春天的空虚感。
  • 烟霞送色归瑶水:烟霞的色彩如同送回瑶池,表现出春天的美丽和神秘。
  • 山木分香绕阆风:山间的树木散发着香气,环绕着春风,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
  • 壮发已输尘外绿:年轻时的秀发早已在尘世的风霜中失去光彩,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衰颜漫到酒边红:衰老的面容却在酒边显得红润,表现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青春的怀念。
  • 日斜归去人间世:夕阳西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回归现实的生活。
  • 却记前游似梦中:回忆起过去的游玩经历,仿佛如梦般美好,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丽与梦境相提并论,突显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在字句安排上多有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以“烟霞送色”、“山木分香”等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叹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反映了内心的感受,使得诗歌既有外在的景色描写,又有内在的情感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象征着青春和新生。
  • 烟霞:代表着春日的迷人景色,象征着梦幻与美好。
  • 瑶水: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世界。
  • :代表生活的享受,也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
  • 日斜: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妍暖聊随马首东”的意思是: A. 春天的美丽随马而去
    B. 春天的美丽随风而来
    C. 春天的美丽与马无关
    D. 春天的美丽随人而去

  2. 诗中的“壮发已输尘外绿”意指: A. 年轻的头发早已失去光泽
    B. 年轻的头发依然光鲜
    C. 年轻的头发只在酒边显现
    D. 年轻的头发让人怀念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王安石与李白的诗风,王安石的诗多描写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洒脱。王安石在《和祖仁晚过集禧观》中更注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李白在《将进酒》中则强调及时行乐,反映出两位诗人对时光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陈待制湖楼 题鲍史君林园 塔山作 宿永康 宿翁灵舍幽居期赵紫芝不至 宿翁卷书斋 宿寺 宿吉州永庆寺 送朱严伯 送张真翁赴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字旁的字 土木形骸 仙都观 艺高胆壮 万里长征 包含跸的词语有哪些 嘶号 火字旁的字 独吃自疴 包含嗣的词语有哪些 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厚貌深辞 弓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解铃系铃 十步之泽,必有芳草 引咎自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