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3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39:56
不寐池塘夜,萧萧夏木重。
亭虚风趁客,水净月随侬。
蛙喜鸣如吹,蝉饥语似蛩。
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
夜晚我在池塘边辗转难眠,夏天的树木在风中显得愈加萧瑟。亭子空旷,微风轻拂,仿佛在陪伴我,湖水清澈,月光也随我而来。青蛙欢快地叫着,声音如同乐器的吹奏,蝉儿因饥饿而鸣叫,仿佛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样的一方天地,已然让我心满意足,何必再去寻求别的地方呢?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体意境借鉴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念。
李弥逊,宋代诗人,其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常常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池亭待月二首》写作于诗人静谧的夜晚,表现了他在自然中独处的心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池塘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尤其是在“蛙喜鸣如吹,蝉饥语似蛩”中,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夜晚的生机与活力。诗的最后一句“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对外界的淡然态度,显示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整首诗在意象、情感和哲理上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反映了李弥逊对自我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强调了在自然中找到自我满足的生活哲学。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但更注重于秋天的景色与感悟,而李弥逊则侧重于夏夜的生机与个人情感,两者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季节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