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9:24
行歌四首
作者: 周文璞〔宋代〕
春霏霏兮秋靡靡,
叹息赏音人已死。
堪嗟玉雪缀空条,
可奈芳蕤逐流水。
融怡艳冶恨欲销,
世间风雨何寂寥。
有谁肯为吹葬箫,
往和蟋蟀谐鸱鸮。
春天的细雨绵绵,秋天的风轻轻飘荡,
我叹息着,欣赏音乐的人已经去世。
可怜那些洁白的雪花挂在空中,
可怜那些芳香的花朵追随流水。
温暖而美丽的景色让我心中愁苦,
世间的风雨又是多么的寂寥。
有谁愿意为亡人吹奏葬礼的箫,
去与蟋蟀和猫头鹰一起和谐歌唱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春秋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思和哀伤,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常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思考。
《行歌四首》以春秋二季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摹,表达了诗人对已逝之人的怀念。全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渗透着深沉的哀愁。开篇以“春霏霏兮秋靡靡”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春雨和秋风的描写交织出生命的轮回,似乎在暗示着生与死的无常。
“叹息赏音人已死”一句,直白而有力,表现了诗人对音乐和生命美好瞬间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堪嗟玉雪缀空条”则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内心情感,强调了孤独的美感与生命的脆弱。
“融怡艳冶恨欲销,世间风雨何寂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愁苦,面对世间的风雨,内心的孤寂愈加显现。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音乐的渴望,似在呼唤与亡者之间的连接。整体来看,诗词以清新典雅的风格,表达了对生命临终之美的思考,令人深思。
本诗通过对春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描绘的春秋景象分别是什么?
诗中“玉雪”比喻什么?
“有谁肯为吹葬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