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他乡》

时间: 2025-04-23 10:22:07

诗句

身寄他乡远,心惊土俗殊。

闾阎讳冠带,小弟笑诗书。

韩国纵横后,商顽习尚余。

几时东去棹,笑脍楚乡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22:07

原文展示:

他乡 张耒 〔宋代〕 身寄他乡远,心惊土俗殊。闾阎讳冠带,小弟笑诗书。韩国纵横后,商顽习尚余。几时东去棹,笑脍楚乡鱼。

白话文翻译:

我身在他乡遥远之地,心中惊异于当地风俗的不同。乡间百姓忌讳穿戴冠带,小孩子们嘲笑诗书学问。韩国政治动荡之后,商业上的顽固习气依然残留。不知何时才能乘船东归,笑着品尝楚地的鱼脍。

注释:

  • 身寄他乡远:指作者身处异乡,远离家乡。
  • 心惊土俗殊: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感到惊讶和不同。
  • 闾阎讳冠带:闾阎指乡间,讳冠带表示当地人不习惯穿戴正式的服饰。
  • 小弟笑诗书:小孩子们嘲笑读书人的学问。
  • 韩国纵横后:指韩国政治上的动荡和变化。
  • 商顽习尚余:商业上的顽固习气仍然存在。
  • 几时东去棹:棹指船桨,这里指乘船东归。
  • 笑脍楚乡鱼:笑着品尝楚地的鱼脍,表示怀念家乡的食物。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感受,对当地风俗的不适应,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旅行或流放经历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和个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异乡与家乡的风俗习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心惊土俗殊”和“小弟笑诗书”描绘了作者在异乡的陌生感和文化冲突,而“几时东去棹,笑脍楚乡鱼”则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渴望和回归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一首典型的思乡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身寄他乡远”: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和遥远。
    • “心惊土俗殊”: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异乡风俗的不适应和惊讶。
    • “闾阎讳冠带,小弟笑诗书”: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当地文化与作者所熟悉的文化的差异。
    • “韩国纵横后,商顽习尚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稳定因素和商业上的顽固习气。
    • “几时东去棹,笑脍楚乡鱼”:以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结束全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归乡愿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异乡与家乡的风俗,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象征:“笑脍楚乡鱼”象征着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美好回忆。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回归的愿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他乡”:象征着陌生和孤独。
    • “土俗殊”:象征着文化差异和冲突。
    • “东去棹”:象征着回归和家的方向。
    • “楚乡鱼”:象征着家乡的美好和温暖。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闾阎讳冠带”指的是什么? A. 当地人忌讳穿戴冠带 B. 当地人喜欢穿戴冠带 C. 当地人不知道冠带是什么
    2. 诗中“笑脍楚乡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异乡的喜爱 B. 对家乡的怀念 C. 对食物的厌恶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旅行见闻 B. 思乡之情 C. 商业习气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他乡》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异乡风俗的不适应,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鹧鸪天(绍兴戊辰岁闰中秋) 鹧鸪天(戏韩叔夏)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西江月 少年游(别韩叔夏) 南乡子(大雪韩叔夏坐中) 西江月 清平乐(答赵彦正使君) 清平乐(岩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 七娘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变态百出 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惊惶不安 口无择言 争长论短 包含淅的词语有哪些 杀人如蒿 金字旁的字 奄奄一息 稚柏 凶骄 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泰东西 音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论集 经开头的成语 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