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别兰州》

时间: 2025-05-04 10:29:34

诗句

前度别皋兰,驱车今又还。

两行出塞柳,一带赴城山。

壮士事戎马,封侯入汉关。

十年独何似,转徙愧兵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9:34

原文展示:

别兰州 谭嗣同 〔清代〕

前度别皋兰,驱车今又还。 两行出塞柳,一带赴城山。 壮士事戎马,封侯入汉关。 十年独何似,转徙愧兵间。

白话文翻译:

上次离开皋兰,如今驱车再次返回。 路旁两行柳树伸向边塞,一条山脉通向城市。 壮士投身军旅,立功封侯进入汉关。 十年间独自经历了什么,辗转流离在军旅之中感到惭愧。

注释:

  • 皋兰:指兰州,古称皋兰。
  • 出塞柳:指边塞地区的柳树,常用来象征边疆。
  • 一带赴城山:指一条山脉通向城市。
  • 戎马:指军旅生涯。
  • 封侯:指因战功而被封为侯爵。
  • 汉关:指汉朝的边关,这里泛指边关。
  • 转徙:指辗转流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他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后因戊戌政变被捕,英勇就义。谭嗣同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谭嗣同在离开兰州再次返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军旅生涯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上次离开和今次返回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军旅生涯的深刻体验和内心感受。诗中“两行出塞柳,一带赴城山”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寓意着边疆的艰辛和壮阔。“壮士事戎马,封侯入汉关”表达了诗人对军功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最后两句“十年独何似,转徙愧兵间”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十年军旅生涯的反思和惭愧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度别皋兰,驱车今又还”:诗人回忆上次离开兰州的情景,如今再次返回,形成时间上的对比。
  • “两行出塞柳,一带赴城山”:通过边塞柳树和通向城市的山脉,描绘了边疆的景象,寓意着边疆的艰辛和壮阔。
  • “壮士事戎马,封侯入汉关”:表达了诗人对军功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十年独何似,转徙愧兵间”:诗人反思自己十年的军旅生涯,感到惭愧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上次离开和今次返回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象征:边塞柳树和通向城市的山脉象征着边疆的艰辛和壮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军旅生涯的深刻体验和内心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军功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十年军旅生涯的反思和惭愧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出塞柳:象征边疆的艰辛和壮阔。
  • 赴城山:象征通向城市的道路,寓意着归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前度别皋兰”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北京 B. 兰州 C. 西安
  2. “两行出塞柳”中的“出塞柳”象征什么? A. 边疆的艰辛 B. 城市的繁华 C. 旅途的愉快
  3. 诗中“壮士事戎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军旅生涯的厌倦 B. 对军功的向往 C.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关切和对军旅生涯的思考。
  • 杜甫《兵车行》: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谭嗣同《别兰州》:都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关切和对军旅生涯的思考,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谭嗣同诗选》:收录了谭嗣同的多首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位诗人的边塞诗作,可以进行比较和延伸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 卜算子(饮酒败德) 有以事来请者俲康节体作诗以答之 念奴娇·梅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蓦山溪·小桥流水 江郎山和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东坡引·君如梁上燕 哨遍(秋水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纶 门字框的字 生同衾,死同穴 涉讼 绷巴吊拷 愧汗无地 原情 石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文人墨士 包含煞的词语有哪些 譨詉 寸木难支 巧迟 包含记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鱼字旁的字 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