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4:01
松篁不动翠相重,
日射流尘四散红。
地上行人愁暍死,
那知高处有清风。
松树和竹子静静伫立,翠绿的色彩交相辉映;
阳光照射下来,尘土在空气中飞舞,映出红色的光影。
地面上的行人因酷热而愁苦不已,
谁又知道高处的地方有清凉的微风呢?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感受,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中“高处有清风”寓意着人们在困境中常常忽略了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提倡“诗以言志”,推崇现实主义,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
《兴国寺》创作于王安石任职之际,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了在酷热中行人的无奈与苦恼,表达了对高处清凉境界的向往。
《兴国寺》是一首极具自然情趣与哲理思考的诗作。王安石通过描绘松竹的静谧与阳光下尘埃的飞舞,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开头的“松篁不动翠相重”,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也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随着“日射流尘四散红”的出现,诗人通过视觉的变化,传达出在炎热天气下,尘埃飘荡与阳光交织的画面,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描写则聚焦于地面上的行人,表达了人在酷暑中的无奈与烦恼:“地上行人愁暍死”,此句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与无助,深刻揭示了生活中的艰辛。然而,最后一句“那知高处有清风”则引导读者思考,或许在生活的困境中,仍有高处的清凉可以追寻。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思考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生活中的苦恼与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哲理思考。
选择题:诗中“高处有清风”所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地上行人愁暍死”,表达了对于____的无奈。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情景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无力感。(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