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6:41
秋夜二首 其一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庭院中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阴暗中虫鸣显得格外凄凉。独自一人躺在高处的书房里,夜里听见寒冷的雨水滴落。微风时不时地摇动窗户,残留的灯光映在墙壁上。心中感到惆怅,思绪万千,偏偏在今夜愈加沉重。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穆溪,出生于今江苏省。他以清新淡雅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曾任职于地方官职,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韦应物在寂静的高楼中,感受到秋天的冷与寂,借助自然的景象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与孤独,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秋夜二首 其一》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以“庭树转萧萧”引入,树叶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悲凉,同时也引发了虫鸣的“戚戚”,让人感受到一种阴郁、凄清的氛围。诗人在高斋中独自入睡,夜晚的寒雨滴滴而下,清冷的环境更添几分孤独。
接着,诗人描绘了微风轻拂窗户的情景,残灯的光亮仍留在墙壁上,暗示夜的漫长与孤独的伴随。最后,诗人以“惆怅平生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思绪的沉重,尤其是在这样的夜晚,心灵的感受愈发明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反映出唐代文人的情怀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深思,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自然的敏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庭树转萧萧”中的“萧萧”指的是什么?
A. 轻声细语
B. 树叶的声音
C. 风的呼啸
D. 雨的滴落
诗人独自一人躺在什么地方?
A. 庭院
B. 高斋
C. 离家
D. 山顶
“惆怅平生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感慨与忧愁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