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4:36
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
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路边何所有,磊磊青渌石。
这条路是多么潇洒啊,永远没有公卿的踪迹。
每天来来往往,只有藜杖和桑屐。
路边有什么呢,只有那磊磊的青色石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公卿”二字隐含了对权势的批判与对清贫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少岳,生于四川,后隐居于长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田园景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官场生活的疏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合隐居期间,表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力的逃避。诗中描绘的溪路,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情的淡泊。
《杏溪十首·溪路》是一首描绘自然环境与人生态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溪路的刻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在这条没有公卿踪迹的道路上,展现的是一种自然、自由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用“潇洒”形容这条路,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情感,似乎在宣告这里是一个远离权力与名利的理想境地。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的平凡场景,展现出一种恬淡而真实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藜杖与桑屐”不仅是行路人日常的工具,更象征着一种简朴而自由的生活方式。诗的结尾,“磊磊青渌石”则赋予这条路一种永恒与坚韧的气质,青色的石头在阳光下闪烁,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故事与岁月的流转。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心灵的归宿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是很常见的,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与诗人个体的抉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公卿权势生活的反思与逃避。诗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藜杖”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拐杖
C. 一种衣物
诗中“永无公卿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向往
B. 对权力的厌恶
C. 对财富的追求
诗中的“青渌石”象征什么?
A. 人生的短暂
B. 自然的美与恒久
C. 物质的丰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合的《溪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但姚合更强调日常生活的简单和平凡,而王维则通过秋天的景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