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时间: 2025-05-02 14:45:42

诗句

剪彩迎初候,攀条故写真。

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

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

应为熏风拂,能令芳树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5:42

原文展示:

剪彩迎初候,攀条故写真。
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
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
应为熏风拂,能令芳树春。

白话文翻译:

迎接春天的到来,剪下彩花装点此时。
攀附枝条,仿佛是早已熟悉的情景。
花朵在红色的气息中绽放,绿叶也随之焕发新的生机。
嫩绿的颜色让燕子惊飞,轻柔的香气使人陶醉。
这应该是春风的拂动,才使得芳香的树木在春天里复苏。

注释:

  • 剪彩:指剪下鲜花,寓意迎接春天。
  • 初候:春天的开始。
  • 攀条:攀附树枝。
  • 红意:花开时的红色气息。
  • 嫩色:指春天新生植物的颜色。
  • 衔燕:燕子衔来春天的意象。
  • 轻香:指花香缭绕的气息。
  • 熏风:温暖的春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昭,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节令变换,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立春之际,正值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应制于朝廷的宴会,表达对春天到来和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开头“剪彩迎初候”,用“剪彩”这一形象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与欢迎。接下来的“攀条故写真”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是人们熟悉的季节轮回,传达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

“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两句,描绘了春天花开叶绿的美丽景象,暗示万物复苏的生机,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尤其是“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通过燕子惊飞和花香的描写,赋予了春天以生动的形象,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魅力。最后一句“应为熏风拂,能令芳树春”,总结了春天的到来是因为春风的温暖拂动,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主题。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剪彩迎初候:春天来临,剪下花彩以迎接。
  2. 攀条故写真:攀附树枝,仿佛是过去的情景。
  3. 花随红意发:花儿在红色的气息中绽放。
  4. 叶就绿情新:绿叶也随之展现新的生机。
  5. 嫩色惊衔燕:嫩绿的颜色使燕子惊飞。
  6. 轻香误采人:花香缭绕,让人陶醉。
  7. 应为熏风拂:这应是春风轻拂的结果。
  8. 能令芳树春:让芳香的树木在春天复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剪彩”比喻迎接春天。
  • 拟人:花香“误采人”,体现出春天的魅力。
  • 对仗:如“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形成对称结构,增强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到来,以花开、叶绿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期待,传达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 剪彩:象征着迎接新生。
  • :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新生与活力。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命的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剪彩”是指什么?

    • A. 剪纸
    • B. 剪花
    • C. 剪彩带
  2.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春天的使者?

    • A. 花
    • B. 燕
    • C. 风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秋天的丰收
    • B. 春天的到来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彦昭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自然,但赵的诗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期待,而王维则侧重于宁静的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行 无端 蓼花和朱椒堂同年韵 广陵感旧示陈敏斋 春日田园杂兴 送王时敏之京 和慧山泉 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留师崇法院 和慧山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聿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电灯泡 包含客的词语有哪些 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税 寝食不安 牛字旁的字 聇造 衣字旁的字 包含摧的词语有哪些 金鼠之变 风寒暑湿 包含彼的成语 心旷神飞 义无反顾 郁聿 非知之难,行之惟艰 包含犀的成语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