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53
玩鞭亭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黄须鲜卑勇无策,自驰骏马来窥贼。
贼奴但怪日绕营,起看飞尘已无迹。
宝鞭不惜弃道傍,坐令老妪知兴亡。
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
孤城遗迹森在目,平湖无波春草绿。
却对青山忆谢公,公老犹嫌人姓木。
边兵已重朝士轻,中原有路何由行。
柙中虎兕不可制,江左夷吾浪得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鲜卑勇士,虽然勇敢却缺乏谋略,他骑着骏马窥视敌人。敌人只是在营地里惊慌,看到飞扬的尘土却已经找不到敌人的踪迹。作者不惜抛弃宝贵的鞭子,让路边的老妇人知道国家的兴亡。百年社稷有其天意,奸邪之气徒然张扬。孤城的遗迹在眼前清晰可见,平静的湖面上春草正绿。回首青山,想起谢公,尽管谢公年老仍然嫌弃人姓木。边军已经强大,而朝廷的士人却轻视,中原的道路又如何能够通行。笼中的老虎和犀牛无法驯服,江左的夷吾只因名声而得名。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其诗歌的豪放和深沉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国家安危与社会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反映出他对历史的沉重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争的场景,揭示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开头通过鲜卑勇士的勇敢与无谋,表现出战争中弱者的无奈与被动。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飞尘”与“日绕营”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战场的混乱与敌人的可怕。诗中提到的“宝鞭不惜弃道傍”,则说明在国家危亡时,个人的名利与恩宠都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对民众的责任感。
再者,诗中“孤城遗迹森在目,平湖无波春草绿”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感慨,也有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这种对比深化了诗中的悲凉情感。
最后,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谢公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当下局势的无奈,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深刻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历史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对抗争与生存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元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宝鞭不惜弃道傍”表达了什么情感?
“孤城遗迹森在目”中的“孤城”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