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 艳情》

时间: 2025-04-25 19:01:48

诗句

月暗兰膏融暖,花明玉露生香。

惺忪春梦醒难忘,檀晕红潮微漾。

菱镜刚描螺黛,龙绡新试宫妆。

画帘遮处细猜祥,可记昨宵人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01:48

原文展示:

月暗兰膏融暖,花明玉露生香。惺忪春梦醒难忘,檀晕红潮微漾。菱镜刚描螺黛,龙绡新试宫妆。画帘遮处细猜祥,可记昨宵人样。

白话文翻译:

月光暗淡,兰膏(用兰花制作的香膏)化开了温暖的气息,花朵明亮,露水散发出阵阵清香。刚刚从春梦中醒来,依旧难以忘怀那份惺忪的感觉,脸上微微泛红的潮色像是檀香。梳妆镜前刚刚描画出眉黛,轻纱新试的宫妆显得格外娇美。画帘遮住的地方,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吉祥气息,是否还记得昨晚那个人的模样?

注释:

  • 兰膏:用兰花提炼出的香膏,象征着芬芳和温暖。
  • 惺忪:形容刚醒时的迷糊状态。
  • 檀晕:檀香的红晕,形容脸上微红的潮色。
  • 菱镜:指梳妆用的镜子,通常是用菱形的镜面做成。
  • 龙绡:一种轻薄的丝绸,通常用于制作宫廷服装。
  • 宫妆:宫女的妆容,形容精致典雅。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龙绡新试宫妆”可引申为古代宫廷女子的生活与美丽,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美的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瑶,清代女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诗多以描绘女性情感和生活为主,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

创作背景:

《西江月·艳情》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女性的地位和表达逐渐被重视。诗中展现了对春日美好的追忆与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反映了当时女性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艳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梦幻场景和对美好记忆的缅怀。开头两句“月暗兰膏融暖,花明玉露生香”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春意的夜晚,月光虽暗却因兰膏的香气而显得温暖,花朵在露水的滋润下愈加鲜艳,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浪漫的气氛。接下来的“惺忪春梦醒难忘”,则流露出对梦中情境的依依不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女子的梳妆过程和对昨夜情人的回忆,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菱镜刚描螺黛,龙绡新试宫妆”传达出一种精致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对爱情的期待。最后一句“可记昨宵人样”则是对那个特别时刻的追忆,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交织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充分展现了春夜的温暖与浪漫,既有自然的芳香,又有情感的细腻,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暗兰膏融暖:月光虽暗淡,但兰膏的香气充满温暖,暗示了夜晚的柔情。
  2. 花明玉露生香:花朵在明亮的月光下,露水滋润下散发出清香,意象生动,体现出春天的生机。
  3. 惺忪春梦醒难忘:刚醒时的迷糊状态让人对春天的梦境感到难以忘怀,渗透了淡淡的惆怅。
  4. 檀晕红潮微漾:面颊微红,似檀香般的娇艳,暗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5. 菱镜刚描螺黛:描绘出女子刚刚整理妆容的场景,展现了精致生活的细节。
  6. 龙绡新试宫妆:新试的宫廷妆容,显示出华丽与优雅。
  7. 画帘遮处细猜祥:在帘子后面细细品味其中的吉祥,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8. 可记昨宵人样:回忆昨夜人的模样,传达出对爱情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膏融暖”,将香膏的温暖感与夜晚的氛围联系起来。
  • 拟人:如“花明玉露生香”,赋予花朵以生命的灵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月暗兰膏融暖,花明玉露生香”。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温暖记忆的追忆。诗中的情感基调柔美而又略带忧伤,展现了女性在爱情面前的细腻与感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暗:象征着宁静的夜晚,也暗示了内心的隐秘情感。
  • 兰膏:象征温暖和芬芳,传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花明:象征生命的鲜活与美丽。
  • 春梦:象征青春的幻想与情感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膏”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香膏
    • C. 一种饮品
  2. “惺忪春梦醒难忘”中的“惺忪”意思是:

    • A. 清醒
    • B. 模糊
    • C.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龙绡”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丝绸
    • C. 一种饮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细腻的生活场景。
  • 温庭筠《一剪梅》: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对比:

  • 徐瑶《西江月·艳情》李清照《如梦令》
    • 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前者更加侧重于春天的美好与温暖,而后者则通过梦境展现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张慧莉,《清代女诗人研究》
  • 朱自华,《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中遣闷 松阳周处士冰壶歌 题雪竹图 感时述事十首 其五 题陈太初画扇 其一 玉漏迟  咏雁 点绛唇 杂诗四十首 其十二 题雪汀图 远客叹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逞奇眩异 作舍道旁 包含勿的成语 风牛 抓纲带目 东床姣婿 以及 易主 火上弄雪 后果前因 言字旁的字 赤身露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