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皇太后挽辞 其一》

时间: 2025-04-28 10:24:44

诗句

馀庆源真相,求贤佐裕陵。

知几捲箔早,戡变叱龙升。

静德群邪震,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圣孝已踰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24:44

原文展示:

皇太后挽辞 其一 米芾 〔宋代〕

馀庆源真相,求贤佐裕陵。 知几捲箔早,戡变叱龙升。 静德群邪震,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圣孝已踰曾。

白话文翻译:

皇太后的美德源远流长,她寻求贤才辅佐皇帝。 她早早地预知了未来的变化,果断地处理了危机,使得龙气升腾。 她的静德让邪恶之人感到震惊,她的清心寡欲让后世人们敬仰。 她的大恩大德我们知道要报答,她的圣孝已经超越了曾子。

注释:

  • 馀庆源真相:指皇太后的美德和恩泽源远流长,真实不虚。
  • 求贤佐裕陵:寻求贤能之士来辅佐皇帝,裕陵指皇帝。
  • 知几捲箔早:预知未来的变化,早早地做好准备。
  • 戡变叱龙升:果断地处理危机,使得国家稳定,龙气升腾。
  • 静德群邪震:她的静德让邪恶之人感到震惊。
  • 清心后世矜:她的清心寡欲让后世人们敬仰。
  • 大恩知欲报:我们知道要报答她的大恩大德。
  • 圣孝已踰曾:她的圣孝已经超越了曾子(曾子是古代著名的孝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米芾的诗词也颇具特色,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米芾为悼念皇太后而作的挽辞。皇太后在宋代历史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她的去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米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太后高尚品德的敬仰和对她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皇太后高尚品德的赞美,展现了她对国家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诗中“馀庆源真相”和“求贤佐裕陵”两句,概括了皇太后的美德和对国家的忠诚。而“知几捲箔早,戡变叱龙升”则描绘了她预知未来、果断处理危机的能力。后两句“静德群邪震,清心后世矜”和“大恩知欲报,圣孝已踰曾”则强调了她的静德和清心寡欲,以及她的大恩大德和圣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对皇太后高尚品德的深刻颂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馀庆源真相,求贤佐裕陵。

    • 这句诗概括了皇太后的美德和对国家的忠诚。
    • “馀庆源真相”指皇太后的美德和恩泽源远流长,真实不虚。
    • “求贤佐裕陵”指她寻求贤能之士来辅佐皇帝。
  2. 知几捲箔早,戡变叱龙升。

    • 这句诗描绘了皇太后预知未来、果断处理危机的能力。
    • “知几捲箔早”指她早早地预知了未来的变化,并做好准备。
    • “戡变叱龙升”指她果断地处理危机,使得国家稳定,龙气升腾。
  3. 静德群邪震,清心后世矜。

    • 这句诗强调了皇太后的静德和清心寡欲。
    • “静德群邪震”指她的静德让邪恶之人感到震惊。
    • “清心后世矜”指她的清心寡欲让后世人们敬仰。
  4. 大恩知欲报,圣孝已踰曾。

    •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皇太后大恩大德的感激和她圣孝的超越。
    • “大恩知欲报”指我们知道要报答她的大恩大德。
    • “圣孝已踰曾”指她的圣孝已经超越了曾子。

修辞手法:

  • 比喻:“戡变叱龙升”中的“叱龙升”比喻皇太后果断处理危机,使得国家稳定,龙气升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馀庆源真相,求贤佐裕陵”和“静德群邪震,清心后世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皇太后高尚品德的颂扬和对她的深切怀念。通过赞美皇太后的美德、智慧和圣孝,诗人表达了对她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馀庆源”、“求贤”、“捲箔”、“戡变”、“叱龙升”、“静德”、“清心”、“大恩”、“圣孝”。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词汇体现了皇太后的美德、智慧、果断和圣孝,象征着她的高尚品德和对国家的贡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米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这首诗是米芾为悼念谁而作的? A. 皇帝 B. 皇后 C. 皇太后 D. 宰相

  3. 诗中“戡变叱龙升”中的“叱龙升”比喻什么? A. 皇太后的果断 B. 皇太后的智慧 C. 皇太后的美德 D. 皇太后的清心

答案:

  1. B. 宋代
  2. C. 皇太后
  3. A. 皇太后的果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是悼念之作,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米芾的《皇太后挽辞》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是悼念之作,但米芾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对皇太后高尚品德的颂扬,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米芾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米芾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米芾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望江南·莲花峰观云海三首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其五 四时闺怨 望江南 其四 斯奋同游清远 望江南 其三十 青墩初夏词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适的词语有哪些 鸢梯 王梵志 南贩北贾 足字旁的字 溃敌如决河 車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越号 干字旁的字 广见洽闻 尸字头的字 攸心 朱衣象笏 洗心回面 安结尾的成语 包含泄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兴词告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