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2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28:56
原文展示:
拜中岳命作 其二 米芾 〔宋代〕 常贫须漫仕,闲禄是身荣。 不托先生第,终成俗吏名。 重缄议法口,静洗看山睛。 夷惠中何有,图书老此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常贫困却必须随意出仕,闲散的俸禄是自身的荣耀。不依赖先生的门第,最终只会成为平庸的官吏。慎重地闭口不谈法律,静静地洗净心灵观赏山景。在伯夷和柳下惠之间有什么,我宁愿一生与图书为伴。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淡漠和对学问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是米芾在拜谒中岳(即嵩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淡漠和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米芾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淡漠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常贫须漫仕”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不满和对贫困生活的接受。“闲禄是身荣”则表达了他对闲散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不托先生第,终成俗吏名”进一步强调了他不依赖门第,不愿成为平庸官吏的决心。“重缄议法口,静洗看山睛”则展现了他对法律的慎重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最后两句“夷惠中何有,图书老此生”表达了他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对自然与学问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仕途的淡漠和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对比仕途与学问,作者强调了自身的高洁品格和对自然与学问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米芾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仕途的什么态度? A. 热衷 B. 淡漠 C. 无所谓 答案:B
诗中的“夷惠”指的是谁? A. 伯夷和柳下惠 B. 孔子和孟子 C. 老子和《庄子》 答案:A
“闲禄是身荣”中的“闲禄”指的是什么? A. 闲散的俸禄 B. 忙碌的工作 C. 高官厚禄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