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47
禁籞封金殿,清河贯石门。
时平馀古木,兵散有空屯。
形胜山围阔,蕃宣海内尊。
川原不论顷,云梦可胜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宁的环境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禁制的宫殿被金色的装饰封闭,清澈的河流穿过石门。时光平静,古老的树木依然屹立,战乱过去,空旷的屯垦地显得宁静。山川环绕,形势宽广,宣扬着海内外的威望。对于广阔的川原,不论是多么的广袤,云梦的壮丽景象都能将其尽收眼底。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往往蕴含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北宋时期创作的,正值政治相对平稳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这首诗以其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渴望。诗的开头以“禁籞封金殿”引入,描绘了皇宫的华丽与庄严,接着“清河贯石门”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对比。古木与空屯的描写,则反映了过去战乱的余韵与现今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珍惜与思考。
“形胜山围阔,蕃宣海内尊”一句,展现了国家的富饶和山河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旺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而“川原不论顷,云梦可胜吞”则以云梦的浩瀚象征着诗人心中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无限可能的憧憬。
整首诗在意境上融合了自然与人文,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富饶的渴望,以及对国家繁荣的美好希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比如“清河贯石门”与“形胜山围阔”的对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渴望和对国家繁荣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禁籞”在诗中指代什么?
A. 皇宫
B. 自然风光
C. 战争
D. 乡村
诗中“云梦”象征什么?
A. 知识
B. 美好生活
C. 富饶与无限可能
D. 战争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权力
B. 对战争的恐惧
C. 对和平安宁的渴望与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D.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辙的《次韵王君 其三》更侧重于表达对国家繁荣和安定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个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境上都展现了自然美,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