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3:51
松庭散朝日,棘户启秋风。
鹄鹭纷来下,旌旗俨未攻。
驰词看倚马,余力送征鸿。
逸足谁先到,孤标想暗空。
晶荧双镜并,高下片言公。
老病方耽睡,飞沉一梦中。
清晨的阳光洒在松林庭院,秋风轻轻吹开棘门。白鹭与鸿雁纷纷飞来,旌旗整齐却尚未出征。我在马旁观看文词,余力送走远行的鸿雁。谁能先到达那理想的境地,孤独的标杆仿佛在暗空中闪烁。晶莹的镜子并排而立,地位高低只在片言之间。年老多病的我正沉浸于睡梦中,仿佛飞翔于一场梦境。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与兄长齐名,风格清新,作品涵盖诗、文、赋等多种体裁。
《试院唱酬》是在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后的创作,反映了他在考试时的心情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中蕴含着紧张的气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心路历程。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考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理想和现实困境的复杂心情。开篇“松庭散朝日,棘户启秋风”,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秋季的到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鹄鹭纷来下,旌旗俨未攻”,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竞争与挑战。诗人在马旁观看,意象中的“驰词”体现了他对文才的自信与追求,“余力送征鸿”则透露出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意象交融,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氛围。最后,诗人自述“老病方耽睡”,将个人的身世与理想的追求进行对比,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表现了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焦虑与不安,展现了个人理想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诗中“松庭散朝日”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清晨的宁静
B. 夜晚的沉寂
C. 黄昏的迷茫
“逸足谁先到”中的“逸足”指的是什么?
A. 快速的步伐
B. 悠闲的状态
C. 追求的理想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A. 鹄鹭与旌旗
B. 晶荧与双镜
C. 老病与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