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亭晓望》

时间: 2025-05-02 05:43:10

诗句

天在空濛外,山横杳霭中。

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

旅食思乡社,归舟待便风。

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3:10

原文展示:

江亭晓望 王炎 〔宋代〕 天在空濛外,山横杳霭中。 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 旅食思乡社,归舟待便风。 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

白话文翻译:

天空在朦胧之外,山峦横亘在朦胧之中。 潮水翻涌,江水泛白,阳光照射下海上的霞光红艳。 在外旅行,思念家乡,等待顺风归舟。 老来情怀无人共语,只能注目远送飞鸿。

注释:

  • 空濛:朦胧、模糊的样子。
  • 杳霭:朦胧、幽深的样子。
  • 旅食:在外旅行时的饮食。
  • 乡社:家乡的社区或村庄。
  • 便风:顺风。
  • 老怀:老年人的心情或感慨。
  • 飞鸿:飞翔的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或传递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亭早晨远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晚年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早晨江亭的景色,通过“天在空濛外,山横杳霭中”和“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等句,展现了朦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中的“旅食思乡社,归舟待便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途的期盼。最后两句“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则抒发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在空濛外,山横杳霭中”:描绘了天空和山峦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
  • “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通过色彩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潮水和海霞的美丽景象。
  • “旅食思乡社,归舟待便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盼。
  • “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抒发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在空濛外”中的“空濛”比喻天空的朦胧。
  • 对仗:如“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中的色彩对比和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晚年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空濛:朦胧的天空,营造出遥远而神秘的氛围。
  • 杳霭:朦胧的山峦,增添了诗中的幽深感。
  • 潮翻江水白:潮水的翻涌和江水的白色,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日射海霞红:阳光照射下的海霞,呈现出绚丽的红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空濛”和“杳霭”分别形容了什么? A. 天空和山峦 B. 江水和海霞 C. 潮水和阳光 D. 飞鸿和归舟

  2. 诗中的“旅食思乡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晚年的感慨 D. 对远方的向往

  3. 诗中的“注目送飞鸿”中的“飞鸿”常用来比喻什么? A. 远行 B. 传递消息 C. 孤独 D. 美丽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江亭晓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炎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晚年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吴太博遗柑子 送杜挺之郎中知虔州 哀石昌言舍人 高士王君归建业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五秋香亭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七耰锄 十五日雪三首 和原甫会 客郑遇昙颖自洛中东归 十一日垂拱殿起居闻南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弓字旁的字 包含矾的词语有哪些 惜寸阴 缩气 鼓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东央西浼 东马严徐 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爱答不理 戴炭篓子 比字旁的字 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凶 鳥字旁的字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万马齐喑 通风报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